天气网讯,今夏高温干旱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用水用电紧张,农业方面也受到了影响。根据相关部门22日发布的紧急通知,要求要抓好抗高温热害干旱夺秋粮丰收等工作。此外,据专家分析,未来中国极端干旱、大范围干旱,以及骤发性干旱的频率可能或增加,所以做好抗大旱长旱的准备。
抓好抗高温热害干旱夺秋粮丰收
抗高温热害干旱夺秋粮丰收
8月22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四部门联合印发紧急通知,要求有关地区毫不放松抓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打赢抗高温热害干旱夺秋粮丰收保卫战。
7月下旬以来,南方地区出现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平均强度最大的高温少雨天气,旱情快速发展,叠加高温热害,给秋粮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农业抗旱减灾形势异常严峻。
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应急值守,强化沟通会商,精细精准调度灾情、研判影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江、河、湖、库等水源的科学调度管理,努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因地制宜采取应急调水、新辟水源、临时架泵、错峰轮灌等措施。应急部门要及时启动调整应急响应,组织开展拉水送水和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气象部门要向干旱重灾区及时调运作业飞机,备足增雨火箭弹等物资。
通知强调,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要落实好深水降温、小水勤灌、流水散热等以水调温关键措施;丘陵岗地、“望天田”、灌区末端等缺乏水源的地区,要通过机械、机井等提水送水,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组织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队集中开展喷施叶面肥、抗旱保水剂等作业;对受灾较重甚至绝收的地块,要适时补种改种红薯、杂粮等晚秋作物。
通知提出,对高温热害造成结实率下降的中稻,科学增施穗粒肥,喷施叶面肥;双季晚稻正处于拔节孕穗期,要提早调度储备水源,适时增施孕穗肥;南方高温区的玉米,要落实“一喷多促”等稳产增产措施。同时,蔬菜、水果、茶叶等作物也要落实好抗灾减损措施。
此次干旱比前几次典型干旱要严重得多
干旱
2022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正在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出现罕见的“主汛期反枯”。8月6日,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水位退至11.99米,成为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年份,较2003年至2021年平均出现枯水期的时间提前69天。“往年鄱阳湖一般在10月进入枯水期,9月都很罕见。”江西九江市都昌县水利局局长伍国才说。
8月11日水利部对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6省市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水利部8月21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9个省(市)耕地受旱面积已经达到3299万亩,246万人、35万头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响。
专家指出,预计未来几周,长江中下游旱情可能会进一步持续和加剧,可能会出现夏秋连旱,受旱地区要做“最坏的打算”。
本次旱情对长江流域各个省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省份是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和四川六省(市)。
具体到各地,根据官方通报,截至8月20日16时,6月20日以来发生的干旱灾害已累计造成四川省除攀枝花外20市(州)122县(市、区)609.4万人受灾,因旱需生活救助96.8万人。8月20日12时,四川省减灾委办公室启动四川省自然灾害三级救助应急响应,8月22日,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四川、重庆等地近期较为严重的旱灾,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赴灾区实地查看灾情。
在重庆,当北碚最高温达到史无前例的45℃时,8月18日,重庆市水利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全市66条河流断流,25座水库干涸,2138眼机电井出水不足,34个区县遭受干旱灾害,累计受灾人口88.9万人。而三天前,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抗旱应急响应从Ⅳ级升级为Ⅲ级。
江西省气象局8月20日干旱监测数据显示,江西目前有75个县(市、区)达中度以上气象干旱,其中22个县(市、区)达重旱,35个县(市、区)达特旱。湖北截至8月22日共有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85个县(市、区)657.95万人因旱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159.7万亩,其中绝收面积102.57万亩,直接经济损失58.22亿元。
专家:做好抗大旱长旱的准备
抗旱
水利部水文首席预报员胡健伟8月21日指出,预计未来几天长江流域降水、来水总体仍将偏少,旱情仍将持续。后期随着华西秋雨的到来,长江上游的旱情将逐步得到缓解,但中下游地区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旱情形势仍不乐观。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飞对记者指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最新短期气候预测结果显示,8月份长江流域降水偏少二成以上,部分地区仍将持续极端高温事件,并导致严重干旱;同时预计8月会有1~2个台风影响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秋季南方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少,发生在夏季的干旱将大概率维持。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分析,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会出现夏秋连旱。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中心主任吕娟对指出,结合土壤墒情来看,目前,长江上中游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等地土壤处于极度缺墒状态,中下游地区处于重度缺墒状态。综合考虑气象以及下垫面情况,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旱情在未来几周可能会进一步持续和加剧。
她进一步表示,如果后续旱情继续发展,水库群调度也可能面临一定挑战。因此,必须要在战略上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受旱地区要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并据此提前制定当前到明年汛前的区域应急供水方案。她举例称,很多人可能会惊讶,珠江流域也会遭遇缺水,但事实却是珠江流域上一次旱情从2020年秋冬一直持续到2021年底。这一时期,广东遭遇了60年最严重的旱情,多地出现取水困难、咸潮上溯。2022年2月13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珠江压咸补淡保供水”专题会时就说,“要按最坏的打算,朝最好的方向去努力。”
目前,农村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在灌区末端、丘陵岗地和“望天田”。吕娟建议,越是这种地区,越要做好水的调度和管理,因此要先全面摸排清楚。比如,山塘里还剩多少水,能供多久,人和作物每日需要多少水,可以从哪里引水,假设出现最严重的情况,哪些地方该保,哪些地方该弃。针对不同的旱情进展,都要有相应的应急保供水方案,而且要告别粗放式管理,真正做到“一村一策、一库一策”,“在算水账上,各地还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