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台相当于现在什么官(道台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几品)
2023-10-21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随着近些年来清宫剧的热播,朋友们大都对清朝地方政府的官员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比如在省一级来说,行政等级可以大致分为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知府—知县,其中前六种都能够尊称为“台”,依次为“制台大人”、“抚台大人”、“藩台大人”、“臬(nie四声)台大人”、“道台大人”和“府台大人”。
川北道衙
当然除了上述还有一位属于军事序列的封疆大吏,就是提督,人们尊称他为“提台大人”,但是咱们关于“提台大人”的事情留着下回再说。
不过大多数朋友对于清朝的地方政治体系了解比较多的还是“巡抚”、“知府”、“知县”这三级,相对应现在而言大体职位可以说就是省长、地级市市长、县长,但是我们对“道台大人”的记述并不是那么丰富,其实这位古代官员也是清朝地方行政系统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可以说是缺他不可,那么咱们就来进入“道台大人”的世界吧。
一、关于“道”的历史演变
“讫(qi四声)於孝平,凡郡国一百三,县邑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班固.《汉书.地理志》
这是我国古代早期时候关于“道”的史料记载,说的是西汉截止到汉平帝时期,全国范围内共有三十二个“道”,为什么要以汉平帝为截止日期呢,这是因为汉平帝后“王莽篡汉”,西汉王朝实则是止于此。
道最早指的就是铺设道路
当然“道”的出现并非是在西汉时期,早在周朝就已经有了,最初的含义就是铺设道路,但是由于当时人口资源都是有限的,能够铺设道路的必定是一定的行政区域;
古道
先秦时期的秦国不断地征讨他国扩大势力范围,在战争中将最初的“道”演变成为了一个行政单位,但此时的“道”仅仅是作为秦国管理境内少数民族区域的行政机构,它的地位等同于“邑”(县的别称)。
汉袭秦制,对于“道”这一行政称谓以及功能基本上没有改变,我国历史上自东汉末年一直到隋亡,几百年间战乱纷纷,政权频繁更迭,“道”在此时有了变化,就是成为了中央政府的监察区以及军事区的称谓,并且配有相应的属员。
在唐朝时期,“道”的建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与唐朝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唐朝县府的数量非常大,以至于中央管理起来颇为繁乱,于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易于管理,便在“府、州、”之上单独增设了“道”这一机构,但是此时的“道”仍然不是一级地方政府,它属于唐王朝中央的外派监察机构,该道节度使为最高长官,唐后期由于藩镇割据严重,“道”已经失去了其监察的意义。
宋朝时期,将“道”改为“路”,是相当于省级建制的地区代称;元朝基本上沿袭了宋制又加以丰富,元朝将宋朝的“路”改回“道”,也称“行省”,在地方上实行四级行政制度,为行省(道)、路、府(州)、县,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地方执行体系。
众所周知,明王朝的中央集权专制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形成了一套非常缜密的监察系统,统治者不光要监察中央机关,还要对庞大的地方行政系统进行监察,于是在地方设置监察机构,全称为“提刑按察使司”,最高长官叫做“按察使”,在其下设置“按察分司”用于监督府、州、县,这个监察机关便是“道”,也称“分巡道”。
同时,在明朝初年取消了元朝时期的“中书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专门处理各省政务、赋税、财政、管理下辖府、州、县等政事,最高长官为“布政使”,在布政使司下设置不同数量的监察区,有固定的办公地点,通常都是在所负责监察的州府当地设立专门的衙门,也是“道”的一种,称之为“分守道”,顾名思义,“守”字为固定地点的意思。
“道”作为国家行政机构而成为正式体系是在明朝完成的雏形,除了“分守道”、“分巡道”之外,明朝还设置了“专门道”,就是专为某一事物所设置的机构,比如负责军事的“兵备道”、负责粮草征集的“督粮道”、专门负责屯田的“屯田道”、管理运河事宜的“运河道”等等很多种。
但是明朝时期所有道的长官基本上都是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属官,在品级上没有定制,道是两司的附属机构,而不是地方上的一级行政机构。
二、清朝时期“道”的发展
清朝入关之后,完成了其由原始社会末期部落制向封建社会的“跳跃性”改变,但是由于其具有局限性,所以清朝的制度基本上是沿袭明制。
在清前期道的设置没有多大改变,基本上就是在以省为单位下设置“巡守二道”以及“专务道”,“道员”都是由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副史、佥(qian)事等官员来担任,隶属于布政使司的道为“守道”,而隶属于按察使司的道为“巡道”,而一些专门道的官员也是分别隶属二司旗下,这些道在行政隶属范围内仍然属于省机关外派机构。
随着时间的发展,政权的稳固,道在清朝中期后,尤其是经历了百年时间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其中道不仅仅是作为省政府的外派机构和监察机构了,它逐渐发展成类似清朝地方政府的一级行政机构,“道员”与两司的关系不仅仅是从属,而是上下级了,它的行政级别在省之下,州府之上。
关于清朝“道”是侧重于地方一级行政单位的说法,是建立在三方面的:
第一,明朝时期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布政使和按察使,总督和巡抚这两个官职并不是定制,而是因临时需要由朝廷委派,但是到了清朝就不一样了,在省内最高的行政长官并非是布政使和按察使,而是巡抚或者总督,布政使虽然也可以称之为“封疆大吏”,但是他的职责是协助巡抚或者总督替朝廷承办政事,在原则上布政使和按察使的任免由朝廷颁布,可是他们的具体工作要听从总督或者巡抚的安排,并且明朝时期,道员是两司的属官,只对两司负责,可是清朝并非如此,道员的隶属关系最终脱离了两司,而是直接隶属于总督或者巡抚,两司对于道员的工作是业务上可以进行指导。
第二,道已经成为独立的机构,更是有了自己的辖区和专门的衙门,举个例子,在清朝乾隆年间安徽省就设置了四个道台衙门,分别是“江安督粮道”、“驿盐道”、“分巡兵备道”、“分巡芦凤道”,驻地分别是江宁、芜湖和凤阳,按照管辖范围以“分巡芦凤道”为例,这个道所管辖的区域是庐州、凤阳、颍州三个府以及六安等四州,根据此道可以看出来,州府的上级单位成为了道衙,而刚刚所言的“督粮道”、“驿盐道”和“兵备道”则是属于“专门道”,是专门进行某项事物的衙门。
电视剧中乾隆皇帝对道台的品级说法
第三,道员在之前的朝代并没有固定的品级,作为两司的从属均有两使的副手或者辖官担任,而到了清朝时期,道员的品级成为了定制,乾隆十八年正式规定,道员的品级为正四品。
三、简述清朝时期“候补道”
说到这个事,还是很有意思的,清朝时期进入官场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世袭爵位(这个可以忽略不计),第二,通过科举考试,具备资格的秀才参加乡试,会试,殿试获得官职,第三,捐官。
前两种方式是比较好理解的,第三种方式“捐官”是清朝独创的,这一行为始自康熙一朝,因为康熙年间时常用兵,国库空虚,国家财政困难,为了增加国库收入,不得已才实行“捐官”政策的,具体方式就是通过向国家纳绢来获得官职。
当然并不是什么官都可以捐的,那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岂不是可以肆意而为了,捐官最高级别只能捐到道员一职,就是正四品。
到了清朝晚期由于内忧外患,政事腐败,国家财政更是空缺很大,为了弥补,捐官现象愈演愈烈,尤其是以捐资“道员”者最为居多,而到了此时,并不是捐官就可以马上当官,由于捐资者众多,而实际岗位却并没有那么多,这些捐资者只能排队等待编制,这些捐资“道员”的排队者就称为“候补道”。
为什么捐资者都喜欢“道员”这个职务呢?首先,道员是捐资的最高级别,其次,道员在地方上是真的实力派,既有负责行政的守道,也有负责监察的巡道,还有可以负责专门事物的专门道,如果能补个实缺做个“盐道”,那可是给个大学士都不换的职位,不过放眼历史,候补道的结局大都是没有成功补缺,大部分道员最终一生都没有补缺做官,甚至潦倒而亡。
总结:
从道的起源到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社会对将强中央集权的逐渐深化行为,这是因历史发展而造成的,道的出现弥补了省级行政机构与低级地方行政机构之间的协作问题,以及加强了对于地方的管理,而专门道的出现更是将行政系统进行细化的行为,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
尤其是从清朝改变了道的隶属关系,更可以看出封建社会中央政府在加强集权,从道最初时期的灵活机变性来看,道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封建王朝治国统治的需要,到了清朝这一制度逐渐变成定制,体现出了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控制力是日益强化的。
而“道台大人”也终于随着封建社会落下帷幕而终结了这一称谓,但是对于道的设置而言也曾经在我国古代历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积极的,清朝晚期出现的“候补道”现象则是腐朽的封建王朝走下神坛的前兆。
想起了晚清时期李伯元所著的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里面的所描述的场景,就是对腐朽的封建社会官场极大的讽刺,而在这部小说中,出场次数最多的就是道员了。
猜你喜欢
赤城街道2023-10-21天气预报(河南,信阳,商城)
苏州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江苏苏州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东洋乡2023-10-21天气预报(福建,福州,永泰)
柯基犬讨厌主人的表现(柯基犬越是讨厌你越会有的特点)
中指戴戒指说明什么(中指戴戒指说明什么女)
桂林理工大学是一本吗(桂林理工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发动机制动是什么意思(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发动机制动)
白羊座和天秤座配吗(羊秤配,爱情昌盛)
黄瓜追肥用什么肥料好
4k是什么意思?1080p又是咋算的?
太原市旅游攻略 太原最值得去的地方
密云古北水镇旅游攻略 密云古北水镇一日游攻略
银川沙湖旅游攻略 银川沙湖几月份去最好
黔东南旅游攻略 贵州黔东南旅游攻略自由行
青海湖旅游住宿攻略 青海湖环湖住宿攻略
丽江大理洱海旅游攻略 丽江大理攻略最佳旅游攻略
长春旅游攻略景点必去 长春市区旅游攻略必去景点
康定新都桥旅游攻略 新都桥必去的几个景点
普陀山自驾旅游攻略 普陀山旅游自驾游攻略
南昌旅游攻略景点必去 南昌必看的旅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