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儿观念差异很大怎么办 导致隔代育儿有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022-09-06 【 字体:大 中 小 】
隔代育儿就很容易发生和长辈之间的冲突,不过其实要是审视一下就进为什么会出现有隔代育儿的差别,就能理解为什么总是有冲突了,餐饮美食网小编就来说说吧。
隔代育儿冲突原因之一:成长经历的差异
隔代育儿之所以矛盾重重,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原因。
成长经历的差异是造成冲突的重要原因。
爷爷奶奶那一辈,生活总体上是比较动荡的,他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等一系列历史上的大事件,是被动跟随潮流时代走的一代。加上大多出生于多子女家庭,父母们文化层次不高,物质较为贫瘠,逢年过节才有肉吃。这使长辈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养家糊口上,对孩子的精神成长比较忽视,这又进一步导致了爱的匮乏。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Eldar Shafir说,物质贫乏对人的心理压力,会让人陷入思维陷阱不能自拔。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人骨子里有较深的不安全感。
而年轻这一代呢,大多出生于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这正是改革开放后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有着大量的工作机会和上升通道,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现在很多一二线城市的中产出身并不高,都是靠努力打拼才有今天的成绩。加上那时候独生子女政策盛行,少不了来自长辈的关爱。所以他们的内心相对更加充盈,对未来往往比较乐观。
这种成长经历带来的差异很容易造成两种冲突,一个是消费习惯的冲突。
在我闺蜜和她婆婆之间体现的淋漓尽致,她的婆婆一生节俭到了“抠门”的地步,夏天不舍得开空调,热的家人彻夜难眠;买鱼虾为了图便宜,从来只买死的,说用开水滚一下就可以消毒;一般三四个小时就要换一次的尿不湿,她七八个小时才给孙子换一次,有时尿不湿已经沾满了,她会在上面放点卫生纸继续给孩子用,硬生生的把孙子弄成了“红屁股”……
另外一个对生活掌控的冲突,即老一辈对未来的预期总是比父母们要悲观。
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我亦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些尽情撒欢儿的孩子,大多都是父母或者阿姨在带,而那些总是觉得孩子危险,一爬高就赶紧抱下来,动不动就喝止孩子的人,往往都是爷爷奶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隔代育儿的种种冲突,是彼此成长环境,经历见识不同所导致,寄希望于让其中一方退让或改变压根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此基础上,隔代教育的缺点,比起体现在孩子身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家庭成员的关系上。
也就是说,隔代养育不仅仅是伤害到孩子,还可能伤害到老人,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辈……我见过不少家庭,可能因为一些“给孩子喂饭”这种在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发展到大吵大闹,甚至火并……
所以这对年轻的父母们是极大的考验,父母们不妨考虑一下自己家庭的情感账户,有没有充足的情感储蓄?一旦出现大额消费,自己有没有即时充值的能力?
比如,你的另一半,讨自己父母喜欢吗?老人们最关注的点和最不能容忍的点在哪里?一旦出现矛盾,你们有多大的提供情绪价值的能力?如果你的充值能力一流,家庭情感账户丰厚,那么可以考虑隔代育儿。
隔代育儿冲突原因之二:时间观的差异
时间观的差异是冲突来源的第二个原因。
当人进入晚年,所有的雄心壮志都会被消耗殆尽,时日无多的寿命问题会让他们更注重当下。而年轻父母这一代,正值事业的黄金期,他们的着眼是在未来而非现在。
这就造成了老一辈对孙子的关心,往往着眼于当下的照顾,比如天气怎么样有没有冻着,吃饭好不好,学习累不累;而父母们则会觉得现在吃的苦都是为了以后的甜,所以现在苦一点也无妨……
我想起了《妈妈是超人》第三季里黄圣依和杨子的孩子安迪,被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早上起来奶奶给安迪削石榴,在家里给孙子打造了大型游乐场,甚至安迪喜欢滑雪,竟然在家里给孙子修了一座大型滑雪场。
比起奶奶对安迪的日常照顾,黄圣依和儿子的互动更多体现在“未来”:在节目里她会给出清单让儿子自己去买菜,会和儿子一起滑雪并称赞说是“good experience”,会在微博晒儿子的照片夸他考试进步大……
这种时间观的差异给年轻父母们带来的启示是,在选择隔代育儿的时候,看看自己的孩子,他的认知发展目前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每一个人生命的早期,是非常孱弱的,因为翻身,走路,吃饭这些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都需要在抚养人的协助下才能够完成。幼小的孩子们的需求,主要就是生存的需求,饿了要喂,哭了要哄,走路要扶……加上他们不会表达,所有的需求都必须通过猜进行。
所以西尔斯曾经说过,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就是要无条件的满足他的一切需求。
而孩子过了三岁之后呢,他们开始了学校生涯,社会属性逐渐显露,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曾经说过,“孩子的很多问题是大人造就的,家长的问题若不调整,孩子的问题也调整不了。如果要想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么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之前。”
上了幼儿园之后的孩子,为了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关注更多的并不应该是眼下的吃喝拉撒,而应该是行为习惯,思维模式等着眼于未来的东西。
因此,如果孩子处于三岁之前,则更适合老人们发挥他们擅长的“当下”教养,隔代育儿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扬它的优点;但如果是孩子已经过了三岁,随着年龄渐长,父母们的“未来”教育也许更加适合孩子的成长。
隔代育儿冲突原因之三:价值感获取途径的差异
价值感获取途径的差异是造成冲突的第三个来源。
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年轻一代的父母们可以通过工作,赚钱,自我成长等多种途径来获取价值感,而赋闲在家的老一辈人,获取价值感的途径却相当匮乏。
尤其是当人退休之后,收入坠降又脱离了之前的人际圈子,拘囿于家里的一方天地,此时唯一供他们施展自己的便只有家里了。很多“经验派”老人,便是这么造就的,在他们看来自己的经验独一无二,“我养儿子的时候就是这么带大的”是他们的口头禅。这种经验上的优越感在潜意识里大大弥补了缺失的价值感。
除了之外还会造就出爱“唱反调”的老人,所谓的“老小孩”,讲的也是这个意思,人老了,会有任性的一面,通过耍点小脾气,能在家中“说上话”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感。总结起来两个关键词,就是经验和感觉。
而年轻一代父母呢,他们不需要在家里释放自己的价值感,加上网络的迅速发展造成的知识大爆炸,所以在教育孩子上相对理性,比起感觉和直觉,他们追求的是科学系统的育儿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在知乎上见到不少妈妈们吐糟,孩子生病了,老一辈不让把孩子送医院,却坚持要用求神拜佛,吃蟑螂草根等奇奇怪怪的土法,最后两辈人闹得不可开交……
所以在考虑隔代育儿这个问题上,不妨先留心观察下自己家的老人,他们的行为,是发自内心对孩子的关爱,还是更多的对自我角色的阐述?
回到上文中孩子生病时候的分歧,妈妈们不妨进一步问一问,老一辈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医院的原因是什么?是一辈子生活在乡镇上缺少去大医院就医的经历,所以对医院缺少信任,还是盲目自信,觉得自己的信仰不可动摇?
所以关键点在于进一步沟通,如果老人可以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说明了他们是真的关爱孩子,只是自身视野不够开阔搞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科学的;但如果他们对别人的话闭耳不听,表现出偏执的一面,则说明了他们对孩子的照顾更多的是出自于对自我角色的阐释,对于让这种老人的隔代育儿,要非常非常的慎重选择。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隔代育儿的话题,是个很大的话题,绝非我一言两语就能说清楚。我翻了很多网络上的帖子,大多是选择老人来带孩子之后碰到的种种困扰,通过这篇文章也许你们发现了,这种困扰最后能够完全解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与其这样,不如先未雨绸缪,在此奉上“预防针”三剂,帮你在有效预防隔代育儿潜在的种种“顽疾”。
橘子洲旅游攻略 长沙橘子洲怎么玩
西安周边旅游攻略 西安周边最值得去的地方
毛坦厂中学万人雨中送考 毛坦厂送考头车车牌91666祝福考生
珠峰被救女子不愿支付全部救援费用 珠峰攀登者为救遇险女子放弃登顶
登珠峰获救女子只愿承担4成救援费是怎么回事 登珠峰获救女子只愿承担4成救援费具体情况
国内出现偏肺病毒感染 尚无治疗药物
男子连吃100天麦当劳减重53斤是真的吗 男子连吃100天麦当劳为什么能减重53斤
本周狗屎运最旺的星座 本周狗屎运最旺的四大星座
印度耗资百亿卢比的大桥又塌了是什么情况 印度耗资百亿卢比的大桥又塌了是为什么
一个村考出300多大学生6个北大 湖南一小村考上一本奖4000二本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