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谁注释,周易谁的著作比较好
2024-02-09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Q1:四柱有两个甲或两个庚的,或三个庚,或三个寅,或三个癸一个辛,二婚或对像短命.真的会吗?
是有这么一说
可没有什么确切的定论
Q2:璟瑞是什么寓意?男孩取名为璟瑞好吗?
不错,很好
Q3:占卜用什么龟壳
外观:不能太大拿在手里这合适就好
Q4:我侄子起名字 八字里却水却土 有哪位帮我起个带水带土的名字 不要太俗的
博文,世龙
Q5:周易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
答:未知;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在整个封建社会里,凡是有成就的学者,无不研究过它并得它的启示。然而,《周易》这部煌煌巨著的作者是谁呢?这是数千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谜题。
《周易》三圣说的人认为,《周易》中《易经》与《经传》两部乃是伏羲、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合著。
以伏羲作《易经》本身为证,其《系辞下》自称庖牲氏王天下,仰观俯家,始作八卦。《史记一·太史公自序》也说:伏羲纯厚,作易八卦”。在《曰者列传》中则进一阐明;“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十四爻而治天下”。《周本纪》则记载:“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前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孔子世家》却抬出孔圣人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仲尼弟子列传》则进一步佐证曰:“孔子传易于瞿”。
继承和拓展这一说法的是马融和陆续,他们认为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这是定论。只是他们把传说中的伏羲剔除了。与其稍有不同的是朱熹,他认为《易经》里面有伏羲的易,有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读易的时候,必须把这三个人的易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
孔说与非孔说。持这一说法的人,长期以来,围绕着《周易》究竟是孔说还是非孔说这一问题争论时间最长且十分激烈。一派认定,一部《周易》非孔子他人莫属;另一派则断言:《周易》与孔子毫不相干。
这种争论起源于汉代。根据《周礼》记载,周初,《易经》有三种本子,一名曰《连山》,二名称《归藏》,三名为《周易》。前两种在汉代已经失传,只有《周易》在民间流传。汉武帝时,曾设置以调易》为首的五经学馆,一些“五经”博士用当时通行的隶书重新整理撰写经书,使得新版《周易》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这在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下,孔门传人认定《易经》为孔圣人所著是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的。所以,都在此书中冠以“子曰”字样。这一派即是后人所称的“今文学家”。
但是,以先秦时代留下的篆书书写的经本为正宗经典的“古文学家”,他们则认为,《易经》居首的五经皆周旧典,一是先王留传下来的典章制度的汇编,孔子未出,何以作经?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写《易意子问》,文中说。,《易经》中的《文言》、《系辞》《杂卦》等篇与孔子根本毫无关系。清代学者龚自珍则进一步论说:“仲尼未生,先有六经,仲尼既生,自明不作”。
近代以来,这种争论愈演愈烈。坚持孔说“今文学家”观点的学者皮锡瑞认定:“一当知经为孔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二当知汉初会古未远,以为孔子作经说必有据”。康有为更是一锤定音:“凡‘六经’皆孔子所作,昔人言孔子删述者,误也”。康圣人连孔子是《周易》的合著都概不承认。
持非孔说的古文学家也不甘示弱,以钱玄同为旗帜,奋起反击,他精心考据,层层批驳,结论说:“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针锋相对没有丝毫调和的余地。
郭沫若先生在这场争论中,独树一帜。他认为,孔子不但不是《周易》的作者,而且连读也没有读过《周易》。他说,《论语》中关于孔子“五十以学易”的话,鲁语“易”字也作“亦”,不足为信;而《周易》中多次出现的“子曰”非孔子而为荀子。由此郭先生推断《周易》大多出于荀子门人之手,并认为《周易》可能是战国前楚人馯臂弓汇编成册的。
此外,还有些学者根据《周易》的思想观念来争论《周易》作者。冯友兰先生著文说,《周易》与《论语》的哲学观点截然不同,从而否定《周易》为孔子所作。苏渊雷教授则认为,冯先生的论说,就事论事,综观两部著作就不难看出《周易》与《论语》的思想如出一辙,因此很难说孔说派的论点没有道理,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就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研讨易经的情况。
非孔说的学者仍不同意孔说学者的意见。黄永年先生认为《周易》属既非文又非史也非哲的一类杂著,其作者诚如顾颉刚先生所说:“著作人无考,当出于那时掌卜筮的官”。他还说,“十翼讲点哲理,可算哲,上下经则本是蓍占用的卦辞、爻辞,严格地讲已涉及民俗学而并非全是哲,当然更不能算文史”。结论是《周易》非一人之作。李镜池同意这一观点,他说:“《易经》卦,爻辞是编纂而成的”,“可能是周王室的一位太卜与筮人”。《易经》的作者“不是一个人,姓名不可考”。宫哲兵的观点与上述看法基本相同,他用逻辑研究的方法,从其传授路线和发展过程分析,认为《周易》是以邹鲁文化和荆楚文化为背景,同时承受三晋与燕齐文化的乳汁,是晚周各思想的汇流与结晶。
《周易》的作者究竟是何人?至今尚未有定论。研究它的作者将会对易学的研究带来更深刻的理解。我们企盼有志于此的学者专家,通过深入的研究探讨,解谜定案。
Q6:《易经》的创始人是谁?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的部分包括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等几个方面。如、、、等是卦画。如乾、坤、屯、蒙等是卦名。如“元享利贞”是卦辞。全易六十四卦的卦画、卦名、封辞各有六十四。如初九六二、六三、九四等是爻题,如“潜龙勿用”是爻辞。每卦六爻,全易爻题、爻辞各有三百八十四。另外,乾卦多出“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一条,坤卦多出“用六利永贞”一条。通常叫做易经的,即指这些内容而言。《易经》分上下两篇。上经由乾、坤至坎、离共三十卦,下经由咸、恒、至既济、末济共三十四卦。
传的部分有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种。彖、象随经分上下,称上彖、下彖、上彖、下彖。系辞因篇幅长,也分上下,称上系、下系。于是七种变为十部分。这十部分易传,被称为“十翼”,也称《易大传》。彖传随经,每卦一条,列于卦辞之后,是解释卦辞的。象传分大象、小象。大象每卦一条,列彖传之后,小象每爻一条,列爻辞之后。唯乾卦特殊,乾卦多一条用九爻辞和一条用九小象(坤卦多一条用六爻辞和一条用六小象)卦辞之后是全部爻辞,爻辞之后是彖传、大象和小象。最后是文言。其它各卦全不是这样排法。都是把彖传和大象紧接在卦辞之后。爻辞与小象搭配在一起。
《易经》的作者是谁呢?《系辞传下》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又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看起来,《易传》的作者也并不确扔知道《易经》的作者是谁。说作于殷周之际,作于中古,大概是一种推测,但是这种推测是正确的,也是很慎重的。今天看来,《易经》应当是文王时代的东西,说产生于殷周之际是对的,不能说《易经》究竟是谁作的。《易传》多次讲圣人作《易》,圣人是谁,《易传》的作者不明确地说出来,因为他并不知道。司马迁说文王囚羑里而演《周易》,不是事实,不要认真相信。文王作卦辞周公作卦爻辞的说法。是靠不住的。《系辞传下》只说《易》作于中古:你《易》者有忧患,并未说文王周公作卦爻辞,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卦爻辞的内容来看,谈问题的角度往往不一致,卦辞和爻辞本是出于一人之手,是两个人作的。
《易传》是理解《易经》的一把钥匙,没有《易传》的话,我们今日便不可能看懂《易经》。《易传》 (即“十翼”)是谁作的?这个问题历来争论很大。据我看,《易传》应属于孔子,基本上是孔子作的。《易传》当然不可能都是孔子亲笔作的。但绝大部分是孔子留下来的,应当没有问题。孔子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易传》上。研究孔子,不能只注意一部《论语》。孔子有很高的智慧,他对《易经》下了很大功夫,对《易经》加以说明。《易经》的哲学思想在孔子的《易传》中讲的太清楚了。此事很不简单。《易经》本是卜筮之书,但发展到《周易》已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它的辩法是真正认识了的,不是偶然的。它的哲学思想是《易传》发掘出来的。《易传》对《易经》的说明,前后一贯,思想完整。肯定是一个人作的;这个人就是孔子。孔子很聪明,他继承了不少前人的遗说。孔子以后不可能有人作《易传》。现在有些人说《易传》不是孔子作的,是汉人作的。汉人能作出《易传》吗?《易》讲思想。讲哲学,而汉人讲《易经》是为了占,为了卜筮,与《易传》的思想完全不同。他们把卦气、纳甲爻辰一套纳入《易经》,怎么可能写出有哲学内容的《易传》呢!汉人作不了,战国也无人作。自古相传是孔子作;没有疑问。只是到了北宋,欧阳修作《易童子问》,才提出怀疑。欧阳修的怀疑有一定的道理。欧阳修指出《易传》的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如“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与仰观俯察之说相牴牾;其实,河图洛书说与“天垂象,见吉凶”也不符合。
不能否定《易传》是孔子作,但是也要知道历代传抄,难免有错误,有混入的东西。我们应当看出来,不要受骗。据我看,《系辞传》里“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那一段。讲十三卦的那些事儿,都不可信;因为包牺氏时不可能有那些卦。孔子这人是很老实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于对《书经》独载尧以来,尧以前的东西不收。其实尧以前还是有很多东西的。《左传》、《国语》记载了很多有关远古的史料。孔子认为那些不是很可信的。《书经》前几篇不是当时留下的原始史料,都是后世的传说。孔子把比较可信的传说保存下来了。司马迁受孔子这种谨慎态度的影响;所以他作《史记》从黄帝开始。从孔子这种精神看,他在《易传》中不会说包牺氏、神农氏。可见“包羲氏王天下”那段,十三卦取这取那,不可能是《易传》原有的,肯定是后人加入的。“河出图,洛出书”,“天垂象,见吉凶”等等,也不是《易传》原有的东西。因为《易经》以八卦定吉凶,不是天垂象见吉凶,不仅如此,而且这样说与上文重复,离了本题。
《易传》中也有些东西是旧有的,孔子保留下来。如《说卦传》“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应该是旧有的,不是孔子作的。《说卦传》中前边那些东西,“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艮以止之”,“坤以藏之”等等,很可能是《连山》、《归藏》的旧说。《文言》中的“元者善之长也”等解释元享利贞四德的一段话,见于《左传》襄公九年,出于妇人穆姜之口。很可能是孔子以前的成说,孔子作《易传》对吸收进来了。穆姜讲此话时,孔子尚未出生。有人据此否定孔子作《易传》,是否定不了的。《易传》中肯定有孔子以前的成说。这些成说是从理论上、思想上释《易》的,是正确的,孔子保留下来,写进《易传》。
《易传》中也有些是孔子讲的,弟子记的。例如《文言》里边有不少“子曰”如何如何,说明不是孔子亲笔写的,是孔子讲的,弟子记的,与《论语》的情况差不多,思想应属于孔子。
《易传》大部分出自孔子手笔。《系辞传》中“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这一章,就是孔子读易韦编三绝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孔子对《易经》的性质、内容、特点的总认识。这段话深刻简明,概括性极强,在当时那个时代,非孔子别人写不出。 《易传》成份如此复杂,有孔子写的,有以前的旧说,有孔子讲弟子记的,有后世窜入的,怎么可以说是孔子作的呢?研究先秦的东西,不可用后世的眼光。古人讲的“作”与现代不同。现代的“作”,必须每一个字都出自一人的手笔,引文要注明,否则有抄袭之嫌。古代的“作”则不然。子书的作者可以不是—人,而是—派,书的内容一定反映同一派的思想。后来的文集则必为一人亲笔写成,但思想可以不一致。章学诚《文史通义》对此有阐述。《易传》十篇也该这么看,里边有“子曰”,说明不全是孔子亲笔写,但思想应属于孔子。
孔子作《易传》不是随文解义,而是根据《易经》的思想研究《易经》的思想。《易经》实际上是讲思想讲哲学的书,孔子对《易经》是看得准,看得深的。孔子研究它的思想,它的哲学。未流才专讲文字。孔子的思想与《易经》、《易传》的思想是一致的。《论语》讲“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易经》、《易传》也重变化。《论语》讲“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易经》、《易传》也讲天地开辟,四时运行,万物生长。《论语》讲辨证法;唯物沦,《易经》、《易传》也讲辩证法、唯物论,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易传》孔子有关,《易传》反映孔于的思想,但是《易传》是解释《易经》的,不是孔子自己杜撰。《易传》的哲学就是《易经》的哲学。《易经》本来就有很丰富的思想,没有人给加以说明。孔子作《易传》,给说明了。应该说孔子有大功于《周易》。
《易》是卜筮之书,《周易》是由卜筮之书变来的。它还有卜筮的残余,没有完全脱离卜筮。尽管它里面有哲学,但是它不是纯正的哲学著作。它的外表是卜筮,内里有哲学,现象与本质是矛盾的。《易经》之所以不好懂,就是因为它的现象与本质为一致。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说明《易经》难懂,不简单,后世人们对《易经》不了解!恐怕这也是个原因。讲《易》的书很多,真正明白的不多,就因为它的现象与本质不一致,是矛盾的。我觉得,孔子是真正看到《易经》的本质了。孔子在《系辞传》中讲的全是理论,把《易经》的本质发掘出来了。《系辞传》说“其旨远,其辞文”,孔子已经清楚地看到《易经》现象与本质相矛盾的特点了。
有人讲《易传》谁作的问题,不管《易传》的内容,专在《易传》外面绕圈子。康有为说《序卦》肤浅,他没有真正用功夫研究。特别是清代一些学者,专讲汉易,讲什么卦气、纳甲、爻辰之类算卦的东西,根本不涉及《易经》、《易传》的本质内容,只在《易经》的表面现象上绕圈子。这些人的东西,对我们研究《易经》、《易传》毫无用处。
孔子接触过《易经》,与《易经》有密切的关系,是肯定无疑的。说《易传》是孔子作,有根据。孔子见过《坤乾》,这在《礼记》中有记载。《左传》说晋国的韩宣子在鲁大史那里见过《易象》与《鲁春秋》,时间在孔子稍前几年。韩宣子能见到《易象》,孔子是鲁国人,而且是有地位的人,一定也能看过《易象》。韩宣子看过《易象》之后说他由此知道了周朝所以能够王天下的原因。了,可见那个《易象》已经是一部有思想内容的著作,不是单纯的卜筮之锯了。孔子“五十以学《易》”,读《易》“韦编三绝”的《易》,很可能就是韩宣子见到的《易象》。
《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作了《易传》司马迁的记载是可信的,不能否定。司马迁的说法得自他的父亲司马谈。据《太史公自序》,司马谈从杨何学《易》。又据《史记·儒林列传》,孔子传《易》给商瞿,六传到汉初田何,田何传王同,王同传杨何。孔子九传到杨何。有人说年代不太对,其实年代差一点,没什么奇怪,中间漏掉了两代传人也是可能的。《易》未焚于秦火;杨何传授给司马谈的《易》,又是孔子直接传下来的,所以《孔子世家》的话,否定不了。
晚近不但有人否定孔子作《易传》,还有人不承认《易传》是解释《易经》的,硬是把《易经》与《易传》分割开来,说《易传》有哲学,《易经》没有哲学。这都是错误的。据我看,学《易》要首先读《易传》。《易传》是学《易经》的一把钥匙。《易传》与《易经》是密切地连着的,二者不能割开。《周礼·大卜》关于“三易”的说法,我是信的。从《连山》易到《周易》,是一个发展过程。《周易》作为一部易书,更成熟了。孔子的思想与《周易》的思想是—致的。孔子作《易传》,讲的就是《易经》,是给《易经》作传,不是讲他自己的思想,是讲易经》的思想。我们说《易传》反映孔子的思想,是说《易传》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一致,《易传》的思想属于孔子一人,不属于任何别人。不是说《易传》是孔子自己编造出来的,与《易经》无关。《易传》全部是对《易经》解释。《序卦》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系辞传》讲乾坤易之门,易之缊;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乾坤之策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等等,都和《易经》对上号了。《系辞传》讲的就是《易经》本身。不过《易经》本身没有说明,《系辞传》加以说明罢了。不相信能行吗?你不研究《易传》,不懂《易传》,就没办法了解《易经》。讲《易经》不讲《易传》,九六是什么都不知道,乾坤是什么也不知道。不通过《易传》,是不能真正了解《易经》的。从《易传》可以看出《易经》的哲学很高很深。没有《易传》,《易经》的哲学就看不出来。读《易经》应当知道《易传》非常宝贵。无《易传》,《易经》便不可能读懂。经若无哲学,传怎么能有哲学?学《易经》,主要是知道它的思想,只有通过《易传》才能知道《易经》的思想。《易传》与《易经》不可分。说《易传》有哲学,《易经》无哲学,《易传》与《易经》不是一回事儿,是不对的。
《易经》六十四卦从乾、坤到既济、未济,是一个发展过程。其中每两卦完全按反对关系排列,构成三十二个环节。易卦如此排列,怎么能是偶然的?里边是有一定的意义,一定的思想的,而且这个思想符合客观辩证法。《易经》六十四卦如此排列,是原来就有的,以前没有人讲明白,是《易传》把它讲明白了。孔子作《易传》以后,也不是很多人都懂得《易经》了。前人给《易经》作的注释多得很,有很多对《易经》并没有弄懂,这是实在的。 《易经》实质是哲学著作,研究它的目的是弄明白它的思想。清代有些学者不是这样。他们讲《易经》以及《庄子》等属于思想、哲学的东西,主要靠文字考证的方法,用文字学讲《易经》。近人也有的受清人汉学的影响较深。马叙伦作《庄子义证》,就只讲字。《庄子》是讲思想的书,只讲字怎么行?有的人用文字学的方法把乾卦卦辞的“元、亨、利、贞”讲成“大、享、利、占”。过去的东西都不顾,只用文字学讲《易经》,甚至无根据地改字,以为改的越多,成就越大。把清人的毛病发展了。王念孙父子喜欢改字,也不肯随便改字。还有的人喜欢从《易经》中搞点历史故事。发现《易经》中有“中行”二字,就讲成中行氏。春秋时代晋国有中行氏,于是证明《易经》是晋国人作的。其实“中行”是当时的一个常用词儿,与“中行氏”根本没关系。有人还在《易经》中发现了赵氏孤儿的故事,这全是无稽之谈。《易经》是讲思想的,不是讲故事的。讲《易经》把着眼点放在历史故事上,或者用文字考证的办法讲《易经》,都是要不得的。今天,我们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一定能够把《周易》这个“哥特巴赫猜想”解开。
猜你喜欢
生肖属牛的人2024年农历九月宜出行黄道吉日一览表
农历2024年九月开业黄道吉日 强烈推荐这两个周日
正月初八不归家什么意思?正月初几不能回家
女人梦见自己和别的男人睡觉是什么意思,女人梦见和熟悉男人睡在一起
生肖属猪人2024年农历十二月腊月搬家好吗 9天乔迁入宅吉日
2024年属狗的幸运颜色和数字 70年属狗53岁有一灾
已婚女人梦见别人生女孩是什么征兆,梦见自己亲眼看见别人生孩子
大运算命排盘,易经算命
2024年农历正月初四开业 好不好
星座属相,星座配对
2024无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旅游景点 无锡必去旅游景点推荐
2024宁波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旅游景点 宁波必去景点排名
京娘湖旅游风景区介绍 京娘湖风景区在哪里
汉中旅游最值得去的地方 汉中一日游最佳景点
2024哈尔滨旅行要不要去雪乡 旅行攻略雪乡
2024哈尔滨旅游必去景点 哈尔滨自助游攻略
2024春节去云南旅游一般要多少钱 去云南旅游费用大概多少
去云南旅游5天最佳路线 云南怎么玩路线比较好
2024云南旅游必去的景点 云南旅游攻略必玩景点
黑龙江雪乡旅游攻略及价格 雪乡在黑龙江哪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