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特产-滆湖大闸蟹
2024-04-19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宜兴特产-宜兴阳羡茶
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满全国。历史悠久,自古享有盛名,不仅深受皇亲国戚的偏爱,而且得到文人雅士的喜欢。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阳羡紫笋茶历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
江苏宜兴,古称阳羡。全市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南部丘陵山区,占总面积的40%,属天目山余脉。丘陵山区土壤以黄棕壤、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种植。宜兴的气候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雨量充沛,适合于茶树的生长。
宜兴是中国久负盛名的古茶区之一,如今这里已是江苏省最大的茶叶产区。在宜兴山区,青山逶迤,绿带萦绕,百里茶区生机勃勃,清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人称茶的绿洲。
简介
阳羡茶产于宜兴的唐贡山(茶山)、南岳寺、离墨山、茗岭等地。阳羡茶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满全国。明代周高起,在他的《洞山岕茶系》中赞曰:阳羡茶以淡黄不绿,叶茎淡白而厚,制成梗极少,入汤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无之外。宜兴,濒临太湖,层峦叠嶂,风光绮丽,更兼有善卷、张公、灵谷三洞之胜,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不少慕名而来的旅游者,在饱览了宜兴的湖光山色、洞天奇景之后,都忘不了沏上一杯阳羡茶来品尝一番。泡出来的茶汤清色浓,味香而甜,堪称茶中佳品。其阳羡雪芽和荆溪云片在1989年全国名茶评比时,双双获冠。现以水质上乘的金沙泉(又名玉女泉)泡阳羡茶,盛于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的宜兴特有的紫砂壶中,已成江南饮茶三绝。
阳羡茶充满中国一脉相承的茶文化意韵,早已单纯超出解渴的范围,光是从阳羡雪芽、荆溪云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盛道寿眉等一系列名茶的命名就可见一种恬然的文化追求。宜兴阳羡茶博物馆、生态观光园紧扣茶、茶文化、茶乡这个核心,安排具有宜兴特色的江南茶艺表演及茶文化旅游路线,得到海内外游客热捧。
品牌历史
宜兴产茶历史久远,古时就称之为阳羡贡茶、毗陵茶、阳羡紫笋和晋陵紫笋。早在三国孙吴时代,就名弛江南,当时称为国山茶。国山,即今之离墨山。据《宜兴县志》载:离墨山在县西南五十里山顶产佳茗,芳香冠他种。到了唐代,被称为茶圣的陆羽,为了研究茶的种植、采摘、焙制和品茗,曾在阳羡(今宜兴的古称)南山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为撰写茶经一书积累了丰富的原始资料。陆羽在他的《茶经、一之源》中记及: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陆羽在品尝同僧进献的佳茗后,认为阳羡茶确是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上方。由于陆羽的推荐,阳羡茶因此名扬全国,声噪一时。从此,阳羡茶被选入贡茶之列,故有阳羡贡茶之称。
大致在中唐代宗年间,常州剌史李栖筠开始,每当茶汛季节,常州、湖州两地太守集会宜兴茶区,并且唐皇特派茶吏、专使、太监到宜兴设立贡茶院、茶舍,专司监制、品尝和鉴定贡茶的任务。采下来的嫩茶,经焙炒好后,立即分批通过驿道,快马日夜兼程送往就京城,赶上朝迁的清明宴。当时称此种茶为急程茶,一刻也不能延误。当时诗人李郢的诗凌烟触露不停采,官家赤印连帖催驿路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皇城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便是真实的写照。
而卢仝曾在宜南山区种茶,他写的《七碗茶诗》在海内外广为流传,更被奉为日本茶道文化的启蒙内容。与唐朝相比,宋代阳羡茶不仅深受皇亲国戚的偏爱,而且得到文人雅士的喜欢。多次到宜兴并打算买田阳羡,种桔养老的大文豪苏轼,留下了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泉的咏茶名句。元朝阳羡茶却因战争而推广到边疆少数民族。《万历志》卷四记载:每年贡荐新茶九十斛,岁贡金字末茶一千斛,茶芽四百一十斛。一斛合今天的33.5升,应该说元代进贡的阳羡茶数量是十分可观的。为了适合蒙古贵族的嗜好,元朝在贡茶院之外,又设置一个名为磨茶所的贡茶官署,兼管宜兴的贡茶。到了明代,阳羡茶依旧是贡品。到崇祯年间,开始设立茶馆,饮茶得到进一步普及,朝廷对茶叶的生产和经销采取了更为完备的管理措施,专门设立了茶局和茶引所。宜兴至今还保留着茶局巷、茶亭等茶文化古迹。在整个清代的几百年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宜兴茶业起起落落,但上层名流、文人雅士,仍然十分喜好阳羡茶,并由饮茶而推崇紫砂壶,使紫砂壶达到鼎盛时期。民国以来,宜兴人到茶馆品茶,已成为有些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宜兴人爱饮茶,有朋自远方来,一定要泡茶表示敬意。
如今,在宜兴竹海的阳羡茶生态观光园开门迎客的卢仝草堂,则将向人们重现茶仙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景象。
发展
宜兴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有茶园7.5万亩,年产茶叶6500吨,是江苏茶叶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市(县);有林地60万亩,其中毛竹18万亩,是江苏最大的毛竹产区,宜兴因此被誉为茶的绿洲、竹的海洋。宜兴有山有水有平原,茶区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山区,这里山清水秀、溶洞幽藏,气候湿润、雨水充沛,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宜兴茶的优异品质。宜兴不仅盛产茶叶,而且产茶历史源远流长。据考证,阳羡茶始于东汉,盛于唐朝,成熟于宋、明、清,衰于民国,复兴于今。
宜兴的产茶历史应早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末期。成书于东汉末年的《桐君录》中有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之说。晋陵是今天常州的别称,而自古以来常州辖区内多产茶的仅有阳羡。由此可以推断,阳羡出产的茶叶在公元220年的东汉时期就相当有名气了。
阳羡茶在唐朝达到了空前的鼎盛。唐朝中期,李栖筠任常州太守时,有山僧进阳羡茶,陆羽品为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上方。经过陆羽等人的举荐,阳羡茶以其优良的品质被朝廷定为贡茶。据《宜兴县志》记载,当时出产贡茶的唐贡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临罨画溪,以唐时产茶入贡故名,金沙寺即在其下,这也就是今天的宜兴唐贡山、唐贡村的由来。
在唐朝的茶政制度中,设贡茶院生产贡茶。宜兴贡茶院有房屋三十余间,役工三万人,工匠千余人,岁贡阳羡茶万两。唐朝采制贡茶是一件大事。贡茶开采时太守要亲临开园,征调万人突击采茶,贡茶制成后要张宴赋诗,蔚为盛事。由于唐贡山生产的贡茶是皇室偏爱的珍品,产量不多,极为名贵,故须通过驿道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急送长安,称为急程茶。唐代诗人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称: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充分说明了阳羡茶在当时的至尊地位。宜兴西南一山因此而得名茗岭。由于宫廷讲究茶事,地方十分重视,茶树由山岭野生成为作物栽种,并进而扩展到民间,饮茶之风由此逐渐推开。
据考证,唐人用茶与今人不同。唐人吃的是饼团茶,用茶时,先把饼团茶碾成茶粉,入开水锅烹煮,汤中加盐,调成咸味。皇宫贵族在烹茶时还要加点胡椒粉等调料,增加香味。煮成后舀入碗内,连汤带茶粉一同吃下,谓之吃茶。
与唐朝相比,宋代每年进贡的阳羡茶数量基本没有减少。阳羡茶不仅深受皇亲国戚的偏爱,而且得到文人雅士的喜欢。多次到宜兴并打算买田阳羡,种橘养老的大文豪苏轼,留下了雪芽我为求阳羡的咏茶名句。
元朝战事较多,但阳羡茶却因战争而推广到边疆少数民族,当时的需求量更大。到了明代,阳羡茶依旧是贡品。明代的制茶工艺、饮茶习惯有了较大改变,叶茶(片茶)逐渐取代了末茶,绿茶制作工艺基本成熟,在沿用煮茶法的同时出现了沏泡茶的方法,并且开始用紫砂壶泡茶。到崇祯年间,开始设立茶馆,饮茶得到进一步普及,深入到宜兴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之一。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宜兴的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茶园面积从建国初期的1万多亩发展到现阶段的7.5万亩,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均居江苏省之首。先后创制的阳羡雪芽、荆溪云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盛道寿眉等一系列名茶,在历届全国中茶杯、江苏省陆羽杯等名特茶评比中屡获殊荣。1989年乾元茶场生产的阳羡雪芽、新街茶林场生产的荆溪云片双双获得农业部全国名茶称号,1990年岭下茶场生产的阳羡雪芽又获国家商业部全国名茶称号。之后,名特茶在宜兴茶叶产品中逐步形成主导地位。2002年,宜兴成为全国首批20个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市(县)之一。2006年茗鼎阳羡雪芽荣获《陆羽杯》、《阳羡杯》一等奖,2008年茗鼎阳羡雪芽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2009年,茗鼎竹海金茗荣获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同年,茗鼎白茶荣获宜兴市名特茶评比(白茶组)特等奖中第一名;第十四届《陆羽杯》一等奖。
茶,有利于身体健康,已成为中国国饮,居风靡全球的三大无酒精饮料首位,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之王。随着人们对饮茶与健康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世界人均茶叶的消费量将持续增加,茶叶的药用价值、商品价值、文化价值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茶叶产品已呈现出市场细分化的趋势,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这是面临的宝贵机遇,必须紧紧抓住、充分利用,推进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阳羡茶、紫砂壶铸就宜兴厚重的茶文化。宜兴期望通过这次活动,在传承茶文化上有新的成效,在推进茶产业发展上有新的进展,进一步做强做大茶产业,真正把茶叶打造成宜兴高效农业的品牌,成为宜兴现代农业的形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采制
阳羡春茶多在谷雨前采制。
主要特点
它的特点是形美、色鲜、香高、味醇。在焙制时,唐贡山下有泉水从砂砾涌出,泉色金黄上贡汲完就枯,故称金沙泉。
焙制后的成品茶条形紧直锋妙,色翠显毫。沏泡后,汤色清澈,叶底匀整,清香淡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沁人肺腑。
茶韵
宜兴古称阳羡,汉代就植茶饮茶,是我国享有盛名的古茶区之一。阳羡紫笋茶是始于唐代的贡茶。宜兴的南部丘陵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0%。
阳羡茶为历代名人所称颂、宫廷皇室所赏识。唐肃宗年间(公元757-761),茶叶祖师陆羽饮品阳羡紫笋茶后大为赞赏,认为阳羡紫笋茶芳香冠世产,可以贡给皇帝。唐武宗年间,阳羡贡茶数量达到一万八千四百斤,第一批紫笋茶限清明前运到长安。隐居宜兴茗岭的唐代诗人卢仝曾作诗道: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曾在宜兴居住的著名诗人杜牧在《题茶山》诗中,也写下了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泉嫩黄金涌,芽香紫壁裁的名句。
宜兴茶叶生产,已是山区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茶叶是山区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全市由地方名茶四只:阳羡雪芽、荆溪云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宜兴有茶的绿洲之称,宜兴茶正以品质风格,享誉国内外。 [2]
相关资料
古时在金沙泉边焙制春茶,茶灶成排,灶火不熄,香飘十里,醇郁不散,有焙茶十里水泉香之说。明代周高起在《洞山岕茶系》中曾如此评价阳羡茶:淡黄不绿、叶茎淡白而厚,制成梗绝少,入汤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茅香藏味中,空蒙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无之外。
至于阳羡茶的始源,据《宜兴县志》载,饮茶的创始人却是一位叫潘三的农民,后来被尊之为宜兴的土地神。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引重修义兴茶舍记:有一位和尚把阳羡山中产的野茶送给当时的常州太守李栖筠,经他请陆羽鉴定后,建议当作佳物进贡给唐代宗皇帝,时间是大历年间(766年左右)。仅次于陆羽的第二位茶圣。诗人卢仝,写下了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咏茶名句,明末清初刘继庄的《广阳杂记》记有天下茶品,阳羡为最。明代袁中郎(宏道)在评茶小品中指出:武夷茶有药味,龙井茶有豆味,而阳羡茶有金不味,够得上茶中上品。东邻日本十分慕名阳羡茶。
与巫峡水
据史料记载,宋朝时候,荆溪地方(现为苏、浙、皖交界的宜兴一带)所产阳羡茶声名远播,每年要向朝廷进贡,朝廷各员视为珍物,得之为荣。
王安石幼年寒窗十载,染成一症,晚年常发,经太医诊断,乃是痰火之症,定要阳羡茶加瞿塘中峡巫峡之水烹服方可有效。时苏东坡正被贬黄州任职,与其相距不远,故王安石嘱其下次来京定带一瓮中峡之水。
时过一年,东坡假送贺表晋京,想起王老太师所嘱之事,特遣一小舟行于瞿江之上。东坡见那峭壁千寻,沸波一线,意欲构思做篇《三峡赋》。因连日鞍马困倦,凭几构思,不觉睡去。及至醒来,船已行至下峡。东坡吩咐水手掉转船头取中峡之水,水手禀道:老爷,三峡相连,水如瀑布,如若回船则是逆水而上,甚是困难。且三峡一线,并无阻隔,自上、中、下直流而下,哪儿取水不都一样?东坡暗想也是,遂命舟人汲了满满一瓮水,用柔皮纸封好,连夜赶往京城。
荆公见东坡呈上水瓮,异为兴奋,即命侍人煨火烹之。先取白定碗一只,放一撮珍藏的阳羡茶于内,待到汤如蟹眼,急取倒入,其茶色半晌方见。荆公略一沉吟,笑道:好大胆,又来欺骗老夫了。此是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东坡大惊:三峡相连,一气呵成,老太师何以辨之? 荆公道:读书人当谨严不苟切忌浮躁,听我说来。这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融。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茶色半晌方见,可知是下峡之水。东坡赧然,只得谢罪而出。
后来王安石终惜东坡其才,奏过神宗天子,复了他翰林学士之职。阳羡茶与巫峡水也成了一段佳话。
2024去云南旅游最佳路线 云南旅游的最佳路线安排
2024最适合穷游的12个地方 一个人穷游去哪里好
2024桂林必去五个景点 桂林旅游必看景点
2024清明家庭旅游最佳去处 清明节去哪里玩比较好
张家界旅游必去景区 张家界旅游景点推荐
2024重庆旅游攻略 2024年重庆旅游景点
西安旅游攻略自由行路线推荐 第一次去西安旅游攻略
2024昆明旅游攻略景点大全 昆明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推荐
成都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推荐 四川成都最值得去的十大景点
2024山西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山西必去景点攻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