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必修二历史教案范文
2022-11-22 天下 【 字体:大 中 小 】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关于必修二历史教案范文一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内部的民主改革;华沙条约组织;经互会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掌握德国的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正确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 对比分析 史料研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中最重要的两股力量,团结合作,共同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战后,两国的合作关系逐渐发生变化。
(多媒体:打出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中的一句话)
提问:丘吉尔的演说表明了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师:战后美、苏两国的对峙争霸,使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
提问:什么叫“冷战”?
一、美国的“冷战”政策
师:接下来我们首先要了解有关冷战的背景(多媒体播放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图片)
提问: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讨论了哪些问题?
过渡: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框架。从此后开始,美苏两国开始在各个领域进行争霸活动。
师:(多媒体打出有关战后美、苏两国经济、军事方面的材料,以及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不同的材料)
提问:美国发动对苏“冷战”的原因何在?
师:(介绍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及其8000字电报)
(叙述)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讲,成为了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的导火索;
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演说,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师:(多媒体打出问题,思考)
美国的冷战具体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何表现?
(多媒体提供有关战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残破、政治的典型事例)
提问:美国对欧洲提供经济援助的原因?
过渡:对西方国家进行援助,对于东欧各国不愿与美国合作的国家政治上进行遏制,经济上的封锁
(多媒体投出“北约海军军事演习”图片以及美国建立“东南亚军事条约网”的相关资料)
提问:北约军事集团的建立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过渡:随着美国开始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也加强了相互联系,以打破美国的遏制。
提问:社会主义阵营中主要有哪些国家?重点强调:
1、东欧各国中很多国家是在苏联的直接帮助下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的,但南斯拉夫有所不同,对苏联又很强的依赖性。
2、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对维
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
(2)提问:欧亚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过渡:除此之外,社会主义各国为了进一步加强在经济、军事上的合作。
(3)提问:苏联等国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抗?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师:处于美苏冷战下,整个世界处于战争的威胁中,虽然从整个世界看,美苏实力的均衡,对峙保证了世界的相对稳定,但从局部地区来说,美苏的冲突却是非常激烈,甚至是武装冲突。
柏林危机
(多媒体提供相关的柏林墙图片,文字资料)
朝鲜战争
(讨论:你认为柏林及朝鲜分裂以及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的原因)
师:(点评)
1、朝鲜分裂是由于美苏在战后处于政治原因认为的割裂了朝鲜半岛,处于美苏自身的战略需要,不顾弱小国家的利益。
2、美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证其在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利益,维护亚洲地区的战略军事。
过渡:美苏除了政治对抗外,在军事上也激烈对抗,尤其是古巴导弹危机,使整个世界处于核战争边缘
(多媒体打出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数据和文字资料)
讨论:古巴导弹危机最终解除的内在原因?
(苏联的实力要略逊于美国,同时双方都保持了克制)
关于必修二历史教案范文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波兰巨变、两德统一的过程;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探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原因;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内容,探讨在此趋势下过国际关系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思路引领,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价值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运动虽然遭受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它是前进道路上的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难点:两级格局解体的原因,以及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动荡的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
三.教学设计:
导入:
一、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设问】东欧剧变(1)什么变了?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设问】(2)这种变化,我们为何用“剧变”来形容?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东欧剧变的表现来回答这个问题?
(2)表现:波兰剧变、德国统一等
结合图片讲解波兰剧变、德国统一
东欧剧变的方式各有不同,大都是通过选举和平方式演变的。例如波兰。1989年西方国家支持的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组织政府。波兰开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另一种和平方式是通过国家的统一来完成的。例如德国。二战后德国一分为二,即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我们称其为东德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联邦德国,我们称其为西德。两者之间以柏林墙间隔。然而在1989年,这道柏林墙已经不能阻隔东德公民大量外逃。1990年,两德统一,统一后的德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9年至1990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丧失统治地位,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由此可见,东欧剧变一是时间短,二是变化大。因此我们用东欧剧变来形容。
【设问】(3)东欧剧变的原因?
为什么东欧各国会发生剧变?
(3)原因:a内部:长期受制于苏联,照般苏联模式;
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
b外部: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东欧剧变成了两极格局结束的前奏。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苏联解体:
【设问】为何如此一泱泱大国,在1991年轰然倒塌?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面,我们就先从其解体过程窥探一二。
苏联在斯大林统治期间,建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此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维持世界大国的地位苏联需要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上台之初,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改革上。但是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起,他转而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政治多元化观点。
但他的改革并不成功,相反加剧了民族矛盾,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也最终催生了八一九事件的发生。
这次事变的实质是党内一些高级干部为社会主义所做的一次失败的努力。在八一九事件中,苏军被叶利钦所控制,也表明了苏共失去了其在苏联国内的统治地位,苏联的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两级格局也随之瓦解。
【设问】【引导学生讨论回答】苏联为何解体?
(2)原因:
内部:1)历史原因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根本)
2)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直接)
外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问题拓展】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设问】那么,导致世界动荡的因素有哪些呢?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1、 北约轰炸南联盟
两极格局结束后,在冷战阴影掩盖下的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原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个联盟中,塞尔维亚是主体。然而在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地区恰恰相反,科索沃地区90%是阿尔巴尼亚族人。阿尔巴尼亚族人要求脱离塞尔维亚独立,从而引发了塞、阿两族的冲突,并酿成流血事件。从此科索沃地区一直处于动荡之中。1999年初,科索沃的塞尔维亚警察与当地反政府武装又发生冲突,这次冲突导致40余人死亡。当时欧洲舆论一边倒的指责南联盟政府蓄意对阿尔巴尼亚族进行屠杀。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高举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干涉南联盟内政。他们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科索沃高度自治,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派多国部队进驻。这一方案显然很难被接受,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向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乱炸。
关于必修二历史教案范文三
一、知识与能力
1、分析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背景。
2、分析经济特区建立的条件,含义及特区建设的重大成果。
3、对外经济开放区的建立的概况及影响。
4、了解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和特点。
5、了解上海浦东开发和开放的主要成就及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掌握好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2、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改革开放近30年伟大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代自豪感、责任感。
2、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助澜。
3、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
四、重、难点
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五、教学方法
1、历史问题探究法。
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知识整合——延伸拓展来组织探究,通过创设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努力使学生通过“趣中激”,达到“乐中学”的目的。
2、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具准备
1、制作课件。
2、准备多媒体设备及网络设备。
七、教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展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利用幻灯片展示自主探究的三个问题。
探究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探究二:对外开放的新发展——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探究三:对外开放的成就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1、探究形成的背景
探究过程设计:(1)播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
(2)提出讨论题目:结合视频内容以及所学知识 讨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国际、国内背景:
(3)组织学生讨论
(4)完成国际、国内背景的要点总结
国际背景:
①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②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国内背景:
①使中国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急需恢复和发展。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已经决定。
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团形成。
2、探究形成的过程
探究过程设计:
(1)播放《经济特区的设立》的视频材料;
(2)展示“学思之窗”: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在师生探讨交流的基础上展示讨论的结论:
①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有利于引进外资。
②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③广东、福建两省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
④资源丰富。
(3)完成第一步经济特区创办的探究总结。
包括:①经济特区的设立;②经济特区的含义及“特”的主要表现;③经济特区建设的成果展示;④经济特区的作用。
(4)结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示意图完成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过程。
包括:①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②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③沿江港口城市的开放;④沿边城镇的开放;⑤内地省会城市的开放。
(5)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
我国政府从1988年起在沿海和内地的开放城市中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0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城市中首批获准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是(A)
A、秦皇岛 B、武汉 C、合肥 D、苏州工业园区
2、从1988-2002年,我国共建立了(D)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A、46 B、47 C、48 D、49
3、下列属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点的最佳选项是(B)
①资金来源以引进外资为主
②经济成分以外资企业为主
③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的特点
④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探究形成的特点
结合地图,结合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由学生概括总结出来,教师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合作探究二: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发展——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探究过程设计:
1、播放视频文件《邓小平与上海浦东的开发》。
2、结合视频内容及教材相关知识思考:
假如你是当时的邓小平,你决定加快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3、由学生相互探究合作交流后,教师与师生合作共同完成上述问题。
①浦东开发的决定和目的:1990年4月中央政府决定开发浦东。其目的在于:
A.以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发长江沿岸城市;
B.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C.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②浦东开发和开放的有利条件:A.地理优势;B.交通优势;C.人才和产业优势;D.上海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
③成果展示:收集图片、文字资料,展示浦东开发和开放的伟大成就。如中国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等。
④地位和作用。注意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对知识进行整理。
A.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是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B.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础,是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C.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合作探究三 对外开放的成就
探究学习设计:1、这个问题可采用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师不提供固定的答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或者深入城市和农村调查,了解我国对外开放近30年来的伟大成就,收集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举办一个小型的展览会。
如何自制蛋挞
肉火烧面怎么和面
奶茶几分糖好喝
过桥米线是哪里的?
面霜和乳液的区别
怎么摘隐形眼镜
粉饼和散粉的区别
冷烫和热烫的区别
高品质香水如何鉴别?用三步就可以解决
如何去除黑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