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2-11-22 天下 【 字体:大 中 小 】
六年制五年级的学生要为六年级的小升初做好准备,所以也要认真学习、备战小升初。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有: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换玻璃”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重点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整数数乘法,再教学小数乘法。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单元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单元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课时安排:小数乘法6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1)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35角
__3
10.5元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像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1)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0.72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72扩大100倍72
__5
缩小100倍
(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3.50.20__.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3.5
×2
27.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7×40.7×425×7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专项练习:练习一第4题
二、运用
1、填空。
4.×3×3×2×2
2、做一做:课本第3页
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练习一第1、2、3题。
附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例1
3.5元角
×3×3
10.5元角
例2
0.72扩大到它的100倍72
__5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课本4~5页的例3和例4、“做一做”,练习一第5—8题。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
前面用0补足。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8
3、1.2×,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
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240.013
×0.14×0.026
96782426
0.3360.00033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10.56×0.27=0.1056×27=1.056×0.27=
二、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586.252.04
×4.2×0.18×28
11650001632
232625408
243611250571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2.14×6.2
3、课本第8页第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三、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第8页7、9题。第9页13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师:生活中有许多图形,老师今天准备了4幅,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如果求它们的面积可以怎样求?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课件逐一出示图一、图二、图三,图四让学生发表意见。
生1: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
生2:风筝的面是由四个小三角形组成的。
生3:队旗的面是由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
生4:七巧板是由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师:这几个都是组合图形,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生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组成的是组合图形。
生2:有几个平面图形组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师小结: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图一:是由三角形、长方形、加上长方形中间的正方形组成的,
面积= 三角形面积+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
图二:作辅助线使它分成一个大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方法一:分割法:将整体分成几个基本图形,求出它们的面积和。
是由两个梯形组成的。
师:为什么要分成两个梯形?怎样分成两个梯形?
引导学生说出将它转化成以学过的简单图形以及在图中作辅助线。
师:是的,可以用作辅助线的方法将它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简单图形来计算。
(板书:转化)
大家想想,用辅助线的方法还有不同的作法吗?
方法二:添补法:用一个大图形减去一个小图形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作辅助线补成一个长方形,使它变成一个大长方形减去一个三角形
图三:是由四个三角形组成的。
面积 = 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2 新知探究
(一)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三角形+正方形 )
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二)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是把它们分割成基本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3 巩固提升
(一)这是学校教学楼占地的面积平面图,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它的面积?
(二)一张硬纸板剪下4个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这张硬纸板还剩下多大的面积?
(三)下面各个图形可以分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
(四)学校要油漆60扇教室的门的正面。(单位:米)需要油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五)求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六)求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七)如图,有两个边长是200px的正方形放在桌面上,求被盖住的桌面的面积。
课后小结
(一)学生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小组说--组内总结--组间交流)
(二)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组合图形,并能将组合图形分割成已经学习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
板书
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P2例1,做一做,P3例2,做一做,P7练习—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观察学案表格中因数和积的变化,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2.猜一猜:3.5×3=?为什么?
二、引入尝试
大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⑴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⑵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 35×3=105 105角=10元5角=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6)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和 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
(1)做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3.6 0 缩小到它的1/100 3 6 0
引导性提问:
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
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 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7 ×425×7
0.7×4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竖式计算2.05×4=? 12.4×7=? 2.3×12=?
组内互评,纠错。
3.解决问题
我家到学校大约1.3千米,每天从家到学校往返要走多少千米?一周(按5天)要走多少千米?组内互评,纠错。
四、说说自己的学习所得。
板书设计:
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
1 0. 5 元 缩小到它的1/10 1 0 5
105角就等于10.5元
课后反思:
今天的教学法在学生预习后显得十分顺利,但在预习与作业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小数乘法该怎样计算,由于教材中并无此类例题,要适当补充指导。
2.小数乘整数的竖式书写格式要强调到位。
3.计算中积的小数点末尾有0时,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4.计算结果中小数点末尾的0没去掉,化简。
0. 7 2 扩大100倍 7 2 3.6 0 缩小到它的1/1003 6 0
第二课时 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P4例3,做一做,P5例4,做一做,P8—9练习一第5—9,13题。
教学目的:
1.掌握小数乘法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列竖式计算。
1.2×80.8×12 16.7×3
2.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探索尝试
1.出示例3图:同学们最近我们校园宣传栏的玻璃碎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观察算式和前面所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小数乘小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和同桌讨论一下,然后自己尝试练习,指名板演: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 8 扩大到它的10 倍×8
0.9 6缩小到它的1/100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例4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三、练习提高
1. 3.7×4.6 0.29×0.07 6.5×8.4说说如何计算以及该注意些什么?
2.竖式计算。
1.8×2.3 0.37×0.4 1.06×25
7×0.860.6×0.39 27×0.43
四、体验: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第7.9题,P9第1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1 2
× 0. 8 扩大到它的10 倍×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课后反思:
经过预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两道例题能在一课时内完成, 且还留有较充分的时间做课堂作业。 作业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竖式格式不正确。如有的学生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的格式混淆,写竖式时错将小数点对齐。
2.小数点定位存在问题。1.06×25有个别学生认为25是两位小数,所以出现积的小数点定位错误。
第三课时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教学内容:P6例5,做一做,P9练习一第10—12,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3.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4.养成认真计算,及时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上述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0.9×67×0.081.87×00.24×21.4×0.3
0.12×61.6×54×0.2560×0.52×0.34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P9第10题)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同学们,你们见过鸵鸟吗?知道鸵鸟是一种跑得比较快的动物吗?有一只鸵鸟正在帮助2个小朋友解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鸵鸟正驮着小朋友向前奔跑,后面一只凶猛的野狗紧紧追上来了!小朋友说:“哎呀,它追上来了!”鸵鸟说:“别担心,它追不上我!”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⑵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⑶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⑷算得对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他做正确没有?
方法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
方法2:用计算器来验算;
方法3:用原式再做一遍;
方法4:观察法.因为第二个因数大于1, 所以积一定大于第一个因数。
师:所以每个小朋友要养成认真做题, 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⑸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50——51页,是在学生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了这个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 教材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从知识内容上看,整个活动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组合(质疑)
教材通过让学生同时掷两个相同的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6),把两个朝上的数字相加,看和可能有哪些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根据前面所学的组合知识,学生可以把两个数字相加的和的所有情况列出来。
2、事件的确定性与可能性(实验)
在上面的所有组合中,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所以,两个数的和2,3,4,…,12都是可能发生的事件,但不可能是1和13,这是一个确定事件。
3、可能性的大小(验证)
虽然掷出的两个数的和可能是2,3,4,…,12中的任一个数,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教材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探索、比较掷出各种和的可能性大小,由于学生还不会求掷出每个和的确切概率,所以只是通过实验粗略地比较一下。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渗透比较、归纳,概率统计及有序思考等多种数学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偶然性后面的必然性。
3、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两个骰子点数之和在5、6、7、8、9居多的原理。
教学难点: 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
骰子 、表格、统计图、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设置悬念
1、老师讲述阿凡提智斗巴依老爷的故事。(课件出示阿凡提图片)。
当时有个地主巴依老爷,十分狡猾奸诈,经常欺压百姓。有一天,巴依老爷又想出了个诡计,想要再一次提高穷人的田租,这次阴谋如果让他得逞,穷人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在这危难时刻阿凡提来了,他代表穷人跟巴依老爷进行谈判,谈判决定,双方利用掷骰子比胜负,如果巴依老爷输了,他将不再加租,比赛方法是:准备两颗骰子,双方每人掷骰子10次,将每次的两颗骰子朝上的数字相加得到“和”,把这些“和”分为两组,一组是“5、6、7、8、9”五个数字,另一组是“2、3、4、10、11、12”这六个数。双方各选一组“和”。掷出来的“和”在哪一组里就算这一组赢一次,掷完后,看谁赢的次数多,谁就获胜。
同学们,你们想让哪方获胜?的确,聪明的阿凡提战胜了巴依老爷,取得了胜利!
2、猜一猜:阿凡提选了哪组“和”?
师:同学们各有各的猜想,那到底阿凡提选了哪组“和”呢?老师先不告诉你们谜底,而是为大家准备了两颗骰子,我们一起动手验证一下。
3、揭示课题
师:当我们有不同意见时,动手试一试是很不错的办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掷一掷。(板书课题:掷一掷。)
(二)学生代表游戏,感知体验
1、你们都玩过骰子吗?(出示“骰子”)一颗骰子中藏着哪些数学知识?(骰子上有6个数、有6个面,是个正方体……)
2、掷一颗骰子,掷出的数可能是哪些?最小是几?最大是几? 掷出每个数的可能性相等吗?(相等)
3、列举“和”的可能
同时掷两颗骰子, 得到的两个面朝上的点数之和可能有哪几种呢?想一想,写一写,再和同桌交流交流。
(1)同时掷两颗骰子,得到两个数的“和”可能有哪些? (2、3、4、5、6、7、8、9、10、11、12)
(2)掷出的两个数的和可能是1或13吗?为什么? (因为两颗骰子最小是1和1,所以最小的“和”是2,不可能是1。)
现在我们把可能出现的11个“和”分成A 、B两组,A组5、6、7、8、9五个数字,B组2、3、4、10、11、12六个数字。
4、游戏:掷一掷
A、B两组各派一名代表,进行掷骰子比赛。
游戏规则:每人轮掷两颗骰子10次,如果和是“5、6、7、8、9”算A组赢,否则算B组赢。
双方代表进行掷骰子游戏,其他同学在记录表中记录。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A组选的“和”种数明明比B组少,怎么会是A组获胜呢?)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师: A组选的“和”种数明明比B组少,怎么会是A组获胜呢?想不想知道
其中的奥秘?那你们就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1、同桌合作,实验验证
实验方法:
(1)两人一组,轮流掷。一人同时掷两颗骰子并算出两数字和。一人根据掷出的“和”完成“统计图”(横线上的数据表示掷出的“和”,竖线上的数据表示掷出的次数。)“和”是几就在几的上面涂一格,涂满其中一列,游戏结束。
(2)边掷边想:掷出哪些“和”的次数比较多?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小组活动,把结果记录在统计图上,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小组)
2、分析记录表,提升猜想(选择几组有代表性的上台展示)
师:已经涂满其中一列的同学,请仔细观察你们的统计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生1:我们组出现较多的和是5、6、7、8、9
生2:我们组掷出的和中2和12特别少
生3:发现掷出的和在靠近中间位置的次数较多,而靠近两端位置的次数较少……
师:那有一个小组12一次也没掷出来,是不是说不可能掷出12呢?
师:那现在如果让你们再掷一次,要想胜率大一些,你们选择哪组“和”?(和“5、6、7、8、9”这一组,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师:为什么掷出和是5、6、7、8、9的可能性较大?里面藏着什么奥妙呢?想不想继续探究探究?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学习纸,最上面和最左边表示两个骰子上的点数,请你们同桌合作把所有可能出现的和算出来,再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2、 反馈交流,展示结果:
6+1
5+1 5+2 6+2
4+1 4+2 4+3 5+3 6+3
3+1 3+2 3+3 3+4 4+4 5+4 6+4
2+1 2+2 2+3 2+4 2+5 3+5 4+5 5+5 6+5
1+1 1+2 1+3 1+4 1+5 1+6 2+6 3+6 4+6 5+6 6+6
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掷出的“和”一共有36种情况。 “和”是“2、3、4、10、11、12”的情况只有1+2+3+3+2+1=12种,而和是“5、6、7、8、9”出现的次数共有4+5+6+5+4=24次。24次比12次大得多,出现的可能性也要大得多。
师:现在你认为阿凡提选的是哪组“和”?为什么? (和“5、6、7、8、9”这一组,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3、摸奖活动:
好消息:凡在本商场购物满880元的顾客,可到抽奖箱抽两个数字球,根据两个球上数字的和领取相应的奖品。
摸奖规律:箱内放十二个球,每两个球上分别写着1~6六个数字,每次摸出两个球。
奖项设计:摸出两球之和是“1”为特等奖 ,奖励手机一部。 摸出两球之和是“2”或“12”为参与奖,奖励矿泉水一瓶。
师:看了这个摸奖规则你有什么要说的?
( 五)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小课题研究
这节课我们利用骰子,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研究了骰子“和”中的奥秘。其实,关于骰子中的数学远不止今天我们研究的这些。课后大家可以再去研究研究 。
(1)同时掷2颗骰子,计算出朝上面的2个数的差。你能发现哪些差出现得多?哪些差出现得少?
(2)同时掷3颗骰子,计算出朝上面的3个数的和。你能发现哪些和出现得多?哪些和出现得少?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重难点是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和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本信息窗展示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图片以及相关文字说明。其主要信息有白鳍豚数量的变化情况;野生和人工养殖的大熊猫数量的关系;20__年与20__年人工繁育东北虎数量的比较。根据上述信息,引导学生提出相应问题,进而研究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几幅图片。(课件出示信息窗1的三幅动物图片)
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今天这节课,就以这三种动物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数量变化情况的情境引入课题,学生比较感兴趣,乐于探究,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
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1)提问: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400只,比20__年多300只。
(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__年多300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20__年只数 + 300只=1980年只数
1980年只数 - 20__年只数=300只
1980年只数-300只=20__年只数
(4)教师板书20__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如用a表示20__年的白鳍豚只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a+300=400。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来表示未知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x+300=400(板书)。
【设计意图】由于直接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白鳍豚20__年只数和1980只数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这个问题进行细化,减少坡度,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
根据x+300=400:等号左边求得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等号右边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
像上面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等式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一下。(出示天平)
(1)提问:你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如果学生对天平的用途、构造及使用方法不了解,教师可以做简单的介绍。)
(2)天平的左盘放了一个正方体,右盘是100克的砝码。放正方体的一头重。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天平平衡吗?
右盘加上5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
(3)天平左盘放入10克砝码,右盘放入20克砝码。
提问:观察天平平衡了吗?如何使它平衡?(左边再加上10克的砝码就平衡了。)
提问:根据天平平衡的道理,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吗?
10+10=20(板书)
(4)天平左盘放入一个20克砝码和一个小正方体,右盘放入50克砝码。
谈话:小正方体的重量我们不知道,可以用X克来表示。用一个等式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可以怎样写。
20+x=50(板书)
(5)出示两台平衡的天平:一台左盘放两个50克砝码,右盘放一个100克砝码。另一台左盘放4个x克的小方块,右盘放一个200克砝码。
要求:用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
50+50=100 4x=200(板书)
(6)谈话: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天平平衡的现象可以用等式来表示。像前面我们研究的x+300=400借助天平就容易理解了。
【设计意图】此处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初步体验和感受方程的含义。
3、找出大熊猫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1)提问:继续看大熊猫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0__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
(2)你能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大熊猫20__年人工养殖的只数与野生的只数的关系吗?
师生总结: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人工养殖的只数10=野生的只数
10x=1600
如果用x表示人工养殖大熊猫的只数,那么x10=1600
(3)学生打开教科书57页,结合图示进一步理解以上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情境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
4、找出东北虎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1)提问:继续看东北虎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计到20__年,全国最大的东北虎繁育基地的东北虎数量将达到1000多只,比20__年的3倍还多100只。
(2)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先用文字表示出东北虎20__年的只数与20__年只数的等量关系,再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最后画一画,在天平上表示出这个等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汇报:
20__年的只数3+100=20__年的只数
列式为: 3X+100=1000 (板书)
画图为:天平的左盘是3个X和一个100,右盘是1000。
提问:这里的X表示什么?(x表示20__年的只数。)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合作学习的基础,第三幅情景图的学习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
5、揭示方程的意义。
(1)提问:刚才我们研究出这么多的等式,像x+300=400 10+10=20 20+x=50 50+50=100 4x=200 10x=1600 3X+100=1000,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分成两类:含有字母的是一类,不含字母的是一类。
我们把含有未知数的这类等式叫做方程。(板书)
(2)组织学生讨论:X+5是不是方程?2+3=5是不是方程?说明理由。
(3)组织学生交流:判断是不是方程,你觉得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还必须是等式。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发现方程的本质特征,进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判断、归纳的学习能力。
三、巩固练习 加强应用
1、出示自主练习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出示自主练习2,看图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出示自主练习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是有层次性的,第1题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考察了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第2题重点使学生明确要根据天平平衡时左边质量=右边质量的关系列出方程;第3题则结合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四、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这节课我们以国家保护动物为话题,认识了方程,方程可以为我们的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总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分析、比较,归纳出了方程的意义。教学中教师没有将等式、方程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表示出等量关系,并用天平平衡原理来解释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使学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义,尊重了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多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研究。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白鳍豚20__年和1980年数量关系式,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熊猫、东北虎的数量变化情况等。
总之,本节课从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交流、讨论,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借助集体思维,加深对方程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自制蛋挞
肉火烧面怎么和面
奶茶几分糖好喝
过桥米线是哪里的?
面霜和乳液的区别
怎么摘隐形眼镜
粉饼和散粉的区别
冷烫和热烫的区别
高品质香水如何鉴别?用三步就可以解决
如何去除黑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