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
2022-11-28 互联网 【 字体:大 中 小 】
历史的学习是枯燥冗长的,唯有将它作为自己的一种阅读兴趣,带着目的去阅读和记忆,才能真正学好历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二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二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西周分封制(对象、义务、权利)和宗法制(含义、特点)的主要内容(5-6页)(A) 分封制: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权利:政治上,设置官吏,军事上,建立武装,经济上,征派赋役,有较大独立性。 宗法制: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6页)(B) 分封制: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有利于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③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宗族色彩。
宗法制: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特点(原则):嫡长子继承制。
3. 皇帝制度的来历和皇权的至高无上。(9页)(A)
由来;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认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将“皇”、“帝”两个人间
的称呼结合起来,为自己的帝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
皇帝制度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4. 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和作用。(9-11) (B)
内容: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制。
(三公:丞相-处理政事;御史大夫-奏章、诏令、监察;太尉-军事)
(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向丞相负责)
中央官制作用: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权中心,减少决策失误。
郡县制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5.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10、11页)(B)
(1)政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巩固国家统一。
(2)经济: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
(3)民族: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
(4)局限性:强化皇帝的专制,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措施:颁布“推恩令”。
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7.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14页)(B)
(1)内容:唐朝中央设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长官为宰相,相权分散,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2)三省制作用: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3)评价: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代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8. 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17、18页)(B)
(1)明朝内阁:(17页)
确立: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职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性质: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
侍机构
作用:加强君主专制。
(2)清军机处。(18页)
确立:雍正设置军机处。
突出特点: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
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9.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C)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城邦制(22、23页)(A)
地理环境:山多、港多、岛多,海岸线曲折。
城邦含义: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部落;是具有共同 地域和血缘的公民团体。 ..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2、西方(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历史条件?(22页)(B)
(1)自然条件:山多、港多、岛多,海岸线曲折;
(2)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或商品经济)发达,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平等互惠的观念;
(3)政治条件:城邦体制,小国寡民,容易实行民主。
(4)文化因素:吸收亚非文明。
3、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3-25页)(B)
(1)三次改革:梭伦改革 克里斯提尼改革 伯利克里改革
梭伦改革内容: 1 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4个等级。
2 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
3 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4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5 废除债奴制
影响: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1 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
2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3 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
影响: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伯利克里改革内容:1 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2 他们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
3 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
4 陪审法庭成为司法与监察机关。
5 发放工资以及“观剧津贴”。
影响: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雅典民主制的意义(评价):
积极:①雅典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②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保证了城邦的独立与发展。
消极:①雅典民主制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对妇女、外邦人、奴隶而言,民主遥不可及。“”,
②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③狭隘的城邦体制,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日渐衰微,被马其顿所灭。
4.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维系帝国统治的作用 (26-28页)(B)
(1)罗马法形成发展的过程:
(2)罗马法的主要内容:①保护私有财产;
②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作用: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
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罗马法维系帝国统治的作用:
积极:① 罗马法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消极(局限性):罗马法也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5、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28-29页)(B)
(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
① 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现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得法律。
②资产阶级还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 的有利武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权利法案》(37页)(A)
时间:1689年
内容: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
影响:(1)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2)确立了君主立宪法制。
(3)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由人治转向法治
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38页)(B)
(1)形成标志: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担任实际
行政职责。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第一任内阁首相,标志着英国责
任内阁制的形成。
(2)内阁与首相实行的原则(职责):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全体成员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3、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是什么?(39页)(B)
答:(1) 保留了君主,统而不治,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2) 议会权力至上,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3) 首相实际上掌握国家大权。
4、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1页)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是怎样的?(A)
(1)主要内容:A、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中央与州政府分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B、国家权力上实行三权分立。
C、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全国法律
(2)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按三权分立学说,把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
议会有立法权;总统有行政权;法院法有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 出现。
相同:都是民主国家,议会均有立法权,都实行权力分散和制衡原则,司法独立。
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5页)(A)
(1)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2)行政权--总统、7年、可连任; 立法权-议会:(众议院-普选、参议院 9年-间选); 内阁-议会中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7、《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哪些?(46页)(A)
(1)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
皇帝(元首):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宰相(内阁首脑):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议会(立法机构):联邦议会(上议院)-首相为议长;帝国议会(下议院)-立法权
(2)规定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8.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是什么?(B)
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政治体制,都保留了君主。
不同: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权力的象征,议会权力至上。
德国皇帝却拥有很大实权,主宰议会,宰相对皇帝负责。
9.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B)
(1)代议制含义: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它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
式,通常以议会作为代表民意的机关。
(2)特征:
①议会形式上是代表民意,议员是普选产生,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
②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③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3)作用:国内:①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性质),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②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调节、缓和了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的统治秩序。
国际: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有重大进步作用。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48-81页)
1.从1840年至1901年列强侵华的史实。(A)
2、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内容及其附件内容:(51-52页)(A)
(1)《南京条约》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协定关税
④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2)《南京条约》附件内容:(《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①领事裁判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居留通商口岸
3、鸦片战争影响。(52页)(B)
4、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59页)
(1)《马关条约》内容:(A)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2)《马关条约》主要影响:(B)
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②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③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5、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60页)
(1)《辛丑条约》内容:(A)
①赔款白银4.5亿两 ②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③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沿线 ④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2)《辛丑条约》主要影响:(B)
①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 从1839-1901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A)
(1)虎门销烟(2)三元里人民抗英 (3)清满族将领海龄抗英(4)太平天国运动打击外国侵略。
(5)黄海战役邓世昌抵御日本侵略。(6)台湾人民反割台 (7)义和团廊坊阻击战
7. 太平天国的主要史实(A)(54-56页)
(1)简单经过:
①1851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 ; ②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1853年北伐和西征。1856全盛时期, ④1856年发生天京变乱,标志由盛向衰。 ⑤1859年洪仁玕颁布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⑥1864天京陷落,标志失败。
(2)《天朝田亩制度》评价。(B)(55页)
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3)《资政新篇》评价。(B)(56页)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与局限。(B)
(1)作用:①.性质:是近代一次反封建反侵略农动;
②.动摇清朝统治基础,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③.是先进中国人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2)局限性:农民的阶级与时代局限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不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
9、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A、B、C)(62-65页)
(1)背景: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思想:传播民主革命思想:中心:上海、南京;代表人物:章柄麟、邹容、陈天华。
③组织(B):中国同盟会: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概括为民族、 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意义: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2)爆发:1911.10.10 武昌起义
(3)高潮:(C)
①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
②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260年的清王朝统治结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4)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分析它所体现的民主精神、意义、。
①主要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内阁制。
②体现的民主精神:从君权到民权,从人治到法制,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
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 制约与平衡。
③意义: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5)意义:(C)
①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功绩)②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打击了帝国主义 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6)失败表现: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0.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C)(66-67页)
(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过程 :
①爆发:第一阶段:中心是北京,主力是学生。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国
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
②高潮:第二阶段:中心是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结果:A、释放被捕学生;B、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C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3)意义:①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五四运动中先锋是学生,主力是工人知识分子起领导作用。
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1.中国共产党诞生及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B)(67-68页)
(1)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2)成立:时间:1921.7.23; 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3)性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型工人政党
(4)意义: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2、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68-69页)
(1)国共合作: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基础:新三民主义
意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2)北伐战争: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大革命失败: 1927.4.12,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7.15,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失败标志)
13、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70-71页)
(1)南昌起义: 时间---1927.8.1 人物---周恩来、贺龙、朱德、陈毅
影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3)湘赣边秋收起义: 时间---1927.9 人物---毛泽东
影响: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提出人物:毛泽东 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
14、红军长征。(72页)
(1)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2)时间 :1934.10,开始长征 1935.10,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 1936.10,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成伟大的长征精神
15、遵义会议(72页)
(1)时间:1935
(2)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3)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6、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及意义:(74页)
(1)开始: 1937.7.7 卢沟桥事变
(2)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两大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的胜利。
共产党敌后战争:1937年,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中的首次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4)结果:1945.8.15 日本无条件投降
(5)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注意:中国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17、侵华日军的罪行(A)
(1)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超过30万人。 (2)潘家峪屠杀 (3)731部队
18、解放战争(78-81页)
(1)重庆谈判:1945年8-10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确立和平建国方针。
(2)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3)粉碎全面、重点进攻:
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失败后,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解放军粉碎重点进攻。
(4)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5)三大战役:1948年,解放军力量超国民党,决战时机成熟。
1948年9月-1949年1月相继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解放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6)北平谈判:1949年1月国共和谈,和谈破裂。
(7)国民政府覆灭: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
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19、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C)(80页)
(1)国内意义——实现了中国的独立、统一;
(2)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鼓舞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
(3)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82-91页)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85页)(A)
(1).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2). 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3).用暴力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85页)(B)
(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2)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起来。
3、巴黎公社的主要史实及其经验教训及意义:(86页)(A)
(1)史实:1871年3月,巴黎公社成立。
(2)教训:①主观原因: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取得联系,
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②客观原因:巴黎公社寡不敌众
③根本原因: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3)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4、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88-90页)(A)
(1)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
①爆发: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爆发在俄历二月,被
称为“二月革命”。
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发表:1917年4月
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3)七月流血事件: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4)十月革命:
①起义爆发: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②建立政权: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 。
选举产生工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5、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91页)(A)
(1)是人类历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国际民族解放斗争。
(3)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4)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92-105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A)
2、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94-97)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95页)
①确立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特点)。它的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毛泽东当选主席,周恩来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
(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94-95页)
①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 和民主监督。
③1956年提出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④1982年中共十三大: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统战方针, 进一步完善了多党合作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96-97页)
①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②1954年宪法也规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④中国省级民族自治区有5个: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19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是最早建立的。
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两项基本政治制度 ..
3、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B)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与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两项基本政治制度 ..
4、“”对民主法制的践踏(A)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的冤案
5、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99-100页)(A)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982年中共十三大: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统战方针,
进一步完善了多党合作制度
1989年《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6、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B)
(1)确实保障人民参与政权的决策管理,促进国家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3)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人民的民主才能得到更可靠的保障,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统一。
7、“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B)(102-104页)
(1)理论:①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针 ....
②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
(2)实践:“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1997.7.1, 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12.20,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意义:标志洗雪百年国耻;
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4)两岸关系发展
1979年,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倡议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
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1993年,“汪辜会谈”(汪道涵和辜振甫)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胡 锦涛总书记会见他,双方重申“九二共识“,反对,主张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08年12月基本实现“三通“。
7、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C)
(1)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民族复兴创造条件。
(2)维护了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3)能够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实行外交方针(108页)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2、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0世纪50年代)(A)(109-110页) .......
(1)(1949-1950):与17国建交,苏联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A)
(2)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问题的基本准则。(B)
(3)1954年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分参加,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A)
(4)1955年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
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及影响(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成就)(B)(113-114页) ....
(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1972年,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正式建交。
(4)影响:①在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②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4、新时期外交成就。(20世纪80年代)(B)(114-115页)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美苏两极格局:
(1)形成的根本原因:(A)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2)形成的过程:
①政治上: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目的),被称为“杜鲁门
主义”,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以扶植和控制西欧(目的)。 ③军事上:
1949年,美英等国成立“北约”。 1955年,苏联等国成立“华约”。
标志: 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3)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B)
①直接影响:
1949年德国分裂;1948年朝鲜分裂,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发动侵朝战争。越南战争。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②长远影响:
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4)冷战与两极格局的结束:(B)(126页)
1991年底,独联体建立,标志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欧共体的形成(A)(122页)
(1)原因:①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依附美国恢复经济,对抗苏联。
②50年代,西欧生产力较快发展,要求从美国阴影走出。
③各国实力无法与美苏相比,需要联合起来保障安全,发挥作用。
(2)成立:1967年,欧共体成立。
(3)影响:①经济上:西欧经济发展,实力增强。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②政治上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美国霸权地位削弱。
3、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A)(123页)
⑴.原因(措施):
①政府进行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③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发展。
④美国扶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条件
(2)标志: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
经济多极化挑战美国霸权,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冲击两极格局。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A)(124页)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
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级格局;
5.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发展。(B)
(1)出现原因:
①欧共体的形成及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也是对美苏两级格局的冲击;
②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级格局; ③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④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2)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基本特点:
“一超(美国)多强(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4)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B)
①1993年欧盟的建立;
②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
④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
6.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C)
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高二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相关文章:
★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整理
★ 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复习提纲整理
★ 2021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整理
★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总复习提纲总结
★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总结
★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分享2021
如何自制蛋挞
肉火烧面怎么和面
奶茶几分糖好喝
过桥米线是哪里的?
面霜和乳液的区别
怎么摘隐形眼镜
粉饼和散粉的区别
冷烫和热烫的区别
高品质香水如何鉴别?用三步就可以解决
如何去除黑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