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2022-11-30 天下 【 字体:大 中 小 】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说课稿1
(新人教版必修一)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是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整个说课分为六个部分:教材、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 说教材
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 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重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确立理由: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民族责任感。
②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4.教材的处理
① 充分利用书上的漫画,坚持“一图多用”的原则。理由是:这样既直观,又体现例子典型性、精练性。
② 有选择性地利用书中的5个探究活动。由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并能联系初中已学知识,提炼观点。理由是: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懂得知识迁移,使教学更具启发性。
二、 说教法
常言道“教无定法”,这更是新课改形势下不变的真理。针对本框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将采用如下方法:
1.探究讨论法
理由:这体现新课改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案例分析法
理由: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多媒体演示法
理由:利用多媒体设备,能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三、 说学生
总体上,高一年学生面临“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转折”,尤其要注重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共性与个性。同时,学生素质整体上呈现“两头尖、中间大”的多层次特点,要求因材施教。
具体地说,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有关消费的知识,对消费的作用有初步了解,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他们在初三也初步接触过,但对生产和消费的辨证关系的几个层面、如何发展生产力等问题他们并未深入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四、 说学法
教与学是相通的,教师的教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1.案例分析法
理由: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有效阅读法
理由:这是为了克服以前那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不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巧妙记忆、巧妙阅读。
3.知识迁移法
理由:初高中知识联系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五、 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活 动 内 容 引 出 话 题 使 用 手 段 预 期 效 果
教师:
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商品和服务的图片 人们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从何而来? 幻灯片
现场实物(课桌、多媒体设备、风扇等) 让学生能够巩固已学的消费类型的知识;初步懂得消费不是由主观决定,而是由客观物质状况决定。做到“温故而知新”。
学生小结:(略)
教师总结:商品和服务不能凭空想象,必须通过生产创造出来。
学生:分类说明
2. 实施教学任务一:
活 动 内 容 引 出 话 题 使 用 手 段 预 期 效 果
学生:
多角度解读标题“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第一目内容) 幻灯片
(展示漫画、图片) a.通过漫画的讨论分析及几组相关问题的解决,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得出正确结论,掌握“生产决定消费”的观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b.通过形象比喻及相关图片的展示,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讨论分析:(略)
教师提问:
① 漫画“今非昔比”中,坐拥江山和美人的皇帝为何坐不上飞机、吹不了空调?
(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 在出行方面,皇帝只能坐马车,,现代普通人却能坐上飞机,说明了什么问题?
(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 飞机比马车快得多,高档得多,说明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什么?
(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是质量和水平”)
④ 假设莱特兄弟没有发明飞机,人们会不会有飞上蓝天的冲动或向往?这种向往能否实现?
(为得出“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侧重于标题的逻辑关系
学生思考解答:(略)
附加:回答①后,教师给出形象比喻:种瓜→得瓜→吃瓜。
回答②后,展示一组说明消费方式变化的对比图片。
回答③后,展示漫画“济公新传”。
教师总结: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师生共同分析探究活动2: “以上消费观念,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什么联系?” 学生小结:(略) c.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探究活动的问题,可以巩固知识点的学习。
教师总结:
生产力水平落后,消费水平低,说明生产决定消费。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说课稿2
活 动 内 容 引 出 话 题 使 用 手 段 预 期 效 果
学生:
解读探究活动3:(见p33)
“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幻灯片
(展示文字材料) 通过对文字材料的分析,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学会分析案例,掌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的观点,再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分析:(略)
教师总结:(演绎法)
①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如:人们消费黑白电视时,希望能看彩色图象,刺激生产者调整生产,并实现升级)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如:彩电消费成为热点时,带动了彩电业的发展)
③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因为生产离不开人的作用,要发挥人的生产作用就必须让其进行消费,提高各方面素质)
教师:
参与学生的讨论分析
4. 实施教学任务三
活 动 内 容 引 出 话 题 使 用 手 段 预 期 效 果
教师提问:
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否生产出的产品一次性提供给人们消费,这个过程就简单地停止了呢? “社会再生产”的概念及其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幻灯片
(展示问题、图示) 通过图示,可以将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记忆深刻。
学生小结:(略)
教师总结: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是决定性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桥梁和纽带。(这组关系用图示表示)
学生思考
5. 实施教学任务四
活 动 内 容 引 出 话 题 使 用 手 段 预 期 效 果
(根据“生产决定消费”观点)教师提问:
要想提高消费水平该怎么办? 大力发展生产力
(第二目内容) 幻灯片(展示图片、 播放视频) a.通过学生的有效阅读,学会挖掘分析问题的角度,归纳知识点,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并能用政治语言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掌握“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突出这一重点。
b.小组抢答、视频播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感受“快乐式学习”。
教师提示: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学生阅读抢答: (略)
教师归纳:
① 必要性: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
b.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决定
c.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d.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② 如何发展(要求):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应服从服务于该中心。
b.通过改革,调整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培养人才,尊重知识。(播放视频,联系初中所学知识)
a.学生讨论并解读思考探究活动5:(p35)
b.实施小组抢答
6. 课堂小结(用图示方式展现)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大力发展生产力
(要求)
生产 消费
设计意图:直观明了,高度概括。
7. 课后作业:探究活动4(参见教材p34)
(要求:让学生搜集材料,进行必要调查,以小论文形式展现)
六、 说板书设计
一、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必要性
(2)如何发展/要求
(板书设计追求结构清晰,内容明确)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说课稿3
一、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
(一)本框题的地位与作用
本框题所处的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按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从地域角度介绍文化的横向传播,即世界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另一条线索则是从时间顺序介绍传统文化纵向继承和发展;最后对两条线索进行整合介绍文化创新。本框题主要是介绍第二条线索的内容,重点学习传统文化的含义、作用和继承。它向前承接了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如何尊重和培育自己的传统文化,向后又为今天如何发展创新传统文化做了铺垫,是承前启后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将对学生提高辨析先进与落后传统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对于本框题,《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目标为:“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教材对本框题教学内容的体现主要有:在第一目《体统文化面面观》中介绍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在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中介绍传统文化的特点;在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介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要求,在教学要求这样掌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懂得什么是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明确传统文化的作用。
2.能力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掌握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师情感的引导,让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树立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题教学主要应集中精力解决“现实作用”和“对待态度”两个问题。为此,对教学的重难点是这样设想的:
1.重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和作用
传统文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平常都接触过这一概念,但其具体内涵是什么都不太清楚。如果只是按照教材的阐述来介绍,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中只有通过对其表现形式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并通过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来概括传统文化的特点,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和作用。因此传统文化的表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在文化生活日渐多元化、多种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学生对为什么还要重视传统文化的问题理解不深,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看到今天的优秀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关系,没有看到传统文化中与时俱进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促进作用。同时,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十分重视,但教材中只有简单的理论阐述而没有分析,有必要加以补充。学生只有认识了传统文化的作用,才能明确今天我们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才能从情感上形成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同时只有认识其双重作用,才能形成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因此,传统文化的作用是教学的又一个重点。
2.难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由于绝大多数学校的思想政治必修课开设顺序是按照教材顺序进行的,所以学生还没有学习过哲学常识,认识和对待事物还不能自觉地做到一分为二、全面辩证。从学生思想方法上看,正确对待不同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难点。同时,要真正做到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分清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需要掌握判断的标准,即它对现实生活的积极作用。对于这个标准和作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从价值观形成上看,要引导学生形成一个科学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只有突破这个难点,才能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并为后面的文化创新与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教学打好基础。
(四)教材处理和教学资源的利用
1.教材处理
(1)教材各个目的标题设计得比较轻松活泼,但对教学内容的反映似有不足。为此,在教学要点设计和板书设计上,我进行了提炼:对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我提炼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和含义”;对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我提炼为“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对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提炼为“正确对待传统”。这样做有利于使学生明确不同的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
(2)教材上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不太一致,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和特点,特别是有大量篇幅在介绍传统文化的表现。这对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是必要的。但叙述的顺序改变教材从传统文化的概念出发的做法,而是从传统文化现象入手,通过分析概括出含义和特点,遵循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个性到共性、从感受到认知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认识顺序,让学生在更熟悉的轻松的学习环境下达到教学目的。在传统文化的几种表现中根据福州地方传统文化的实际情况,新增添一种表现形式——“传统工艺”,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表现。
(3)在传统文化的特点这部分,教材只介绍了“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由于本课主要讲文化的继承,所以我增加了“历史继承性”这一特点;同时,利用传统文化教学的时机,将后面将要涉及的“时代性”提前放在这里,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认识传统文化的特点。
(4)在分析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之后,学生能够初步懂得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但判断一种传统文化是先进还是落后,是精华还是糟粕却相当困难。因此在这部分内容处理上,我把教材中“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突出出来,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判断的标准,学会明辨是非善恶,进行科学文化选择。
以上对教材的调整和处理比较多,目的是使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教学程序和教学逻辑更加清晰。
2.教学资源利用
根据新课程强调生活化、实践性和倡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新理念,本课以学生生活地福州的闽都特色地域文化作为主要课程资源,以课本上的案例为辅助材料进行教学,运用了学生课前调查探究、课中展示讨论的教学方法,自始至终围绕福州相关地域文化来展开教学。这样做使学生更加明确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意识,产生于客观的社会实践之中,又将对社会发展起反作用,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二、教学手段和教法学法
(一)教学手段
我们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好,我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适时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和全面发展。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从知识能力上看,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和作用,学生在第一课中已经学过,具有一定的认知、思辨和实践能力,为理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奠定一定的基础。从学习心理上看,作为高二学生,他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敢于提出问题,对事物具有新鲜感,同时,他们又具有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普遍不足,由于缺乏社会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看问题容易产生片面性,被现象所迷惑,认为传统就是过时,就是落伍,就要被淘汰。
2.理论分析
美国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的研究,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传承文化的意识,我秉承了我校“两情两主”的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
3.教法学法
(1)教法
设疑激趣法: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在教学的四个层次中层层设疑,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时时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激发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行为。
情感引导法: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性情,以达到知、情、行统一的效果。
情境教学法:将视频、图片、音像、时事等资料有机整合,将学生带入到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围绕着传统文化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去讨论、去运用,使教学中的内容、学生、教师较好地融为一体,师生共同在教学中获得新知。
(2)学法
合作探究法:课前的实践调查、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共同协作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的能力。课堂上合作探究讨论,对教师提出问题的思考分析,进而提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辩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对比分析法:从不同地域传统文化的对比,得出福州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传统文化的不同作用表现的对比,得出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的正确价值观,突破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立足实际,发挥学生实践调查和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根据本模块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前准备的分工安排,在课前就布置四五位学生分别就福州特色民俗、工艺(福州三宝、榕城三绝)、艺术(闽剧、评话、十番)、民间传说(陈靖姑祈雨、林则徐放鹤)、三坊七巷等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历史、现状,进行探究活动收集资料。
(二)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必须统一于学生的发展。从形式上说,以学生展示、思考、讨论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在一定的情境与社会文化背景下,获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内容上说,主要以福州地方传统文化为素材,围绕海峡两岸同时举办的“元霄灯会”为主线,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更有效地激发起学生情感,并将生活世界与知识世界衔接起来,在实际情景中分析传授相关传统文化的知识,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和价值判断。
教学过程,紧紧围绕传统文化,分为“激趣导入——活动感悟——探究思辩——升华导行”四个层次,环环相扣,逐步推进,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德国的普克朗认为:“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因此,一开始,我就运用对比方法,进行设问,福州和西安、南京、北京一样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你们同意吗?(有的学生会表示同意,有的学生可能会表示惊讶并质疑。)然后再设问:“为什么说福州是一个文化古城?”进一步制造悬念,引发学生思考,由此开始新知的学习。
2.活动感悟
紧接“为什么说福州是一个文化古城?”的悬念,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展示,并与教师经典点拨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感情,并从中悟出传统文化的真正含义。
播放视频:元霄灯展。
要求学生围绕着教师提供的元宵灯会的传统习俗、制作工艺、节日活动、举办地点的建筑等方面,以图片影音资料等方式进行展示,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议。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比如,对海峡两岸共同举办灯展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同根同祖的传统文化习俗,源远流长,说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突现了政治学科特色。再如,通过文化现象的分析,让学生对福州传统文化产生情感共鸣:她虽没有宠大恢宏的气势,却具有好似茉莉花一般清淡精致的南方闽文化特色。如此,使学生看到了福州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她在于:追求和合、圆满,追求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产生这样的情感,能为后面重点知识的突破提供基础。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归纳提练,通过所展示的材料进行归纳,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几种表现形式。第三,引导学生思维延伸、思想升华,通过引导学生从认识福州传统文化延伸到认识中华民族,从福州地方传统文化上升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达到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从而增强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
通过学生的展示活动,和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让学生在点评中思考归纳传统文化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这些特点教材中介绍了“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此外,对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学生容易简单将二者直接等同,教师应抓住契机,引发课堂讨论,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产生于历史,具有很深厚的民族历史渊源,又在历史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所以历史继承性和与时俱进应该是传统文化应有的特点。这样,师生在课堂中通过讨论、探究,产生共识,在疑中思,思中辩,辩中悟,悟出传统文化的特点:历史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应有的时代性。
3.思维探究
(1)问题探究,培养能力,突出传统文化的作用。
继续运用灯会的案例,进行递进式设问。设问一:福州市政府为什么要举办灯会?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设问二:是否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能起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设问三:为什么同是传统文化但作用不同呢?以陈靖姑祈雨故事(见资料)中包含的积极与消极作用的对比分析,温习第一课中学习的“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的道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借助问题的探究和学科知识的支撑,突出传统文化作用双重性的这一重点,为实现难点突破提供基础。
在认识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时,要突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反映课标思想。
(2)案例探究,把握标准,突破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难点。
通过对传统文化双重作用的学习,学生能较容易看出相对应的态度:对先进的传统文化要继承;对落后的传统文化要抛弃。
明确了对待先进与落后的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可是如何判断传统文化的先进与否呢?引导学生围绕着“如何评判福州传统节日“拗九节”这一案例,掌握辨别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标准尺度:是否与时俱进,是否促进社会个人的进步发展。由这一判断标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评价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4、升华导行
(1)小结延伸:教师运用讲述法,配合多媒体展示板书(见附一),点出传统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继承,“怎么样”继承的问题,进一步引导思想和行动上的升华。
(2)升华:作为中华子孙有义务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一个追求进步的现代人也必须借助先进传统文化的力量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所以,继承发展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3)导行
思考:福州地方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但在洋节盛行的今天,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请你结合自身实际从传统节日这一角度,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四、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紧扣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地方特色,我引用福州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对于其他地域的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感受不深,但对于福州本地学生来说触动很大,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不错。但要取得预期的效果,需要老师对当地文化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缺少多媒体设备的学校,本课也可以以丰富的图片、文字、幻灯片等材料来辅助教学。
本节课,我以福州闽都文化为平台,以元宵灯展为线索,将生活现象与学科知识紧密结合,通过情理上的引导,让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提升学生认知、分析和应用能力,使学生知我福州,爱我福州,通过认识感受地方文化,进而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和传承。但由于广泛引用学生身边的文化现象,课堂生成不断。因此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使预设与生成有机统一起来。
这堂课中涉及的地方传统文化的内容在课后还可以延伸引用,如组织学生就其如何发展,某种具体文化形式如何创新等活动进行课后探究,撰写学生小论文,同时也为下一课教学做好准备。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说课稿4
民主管理 共创幸福生活
一、说课程标准:
明确参与民主管理的有关制度与法规,了解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幸福生活,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方式。
二、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教材承上启下,既说明民主管理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的关系,又点明基层民主自治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2.教育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的知识目标是:知道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如何带领村(居)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
(2)根据高一学生阅历浅,观察、思考、判断能力不成熟,实践方面比较欠缺的情况,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确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管理村务的本领,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3)根据思想教育和学生思想实际的要求,确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实行基层民主管理的意义。依据是发展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教学难点:为了实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管理社区的本领,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意识。因此我把难点放在“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内容”。
三、说学情:
在课前我会做一个抽样调查,设置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知道自己居住的村委(或居委的)干部组成人员吗?
第二个问题:你认识你所在的村委会(或居委会)主任吗?
第三个问题:你或你的家人有参与村委会(或居委会)的民主选举?这是公民的政治选举权吗?
第四个问题:你有没有曾参与民主管理的一些做法?
根据调查情况,把握学生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内容的了解情况,而调整教学方式。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依据学生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比较陌生,对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内容不了解,因此主要采取案例法、对比归纳法、读思结合法、视频短片。凡是学生能懂得,能说得出,能解决的问题一律让学生自己来做。
学法:
(1)运用比较法,体会班级管理、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的性质、运作及意义。
(2)调查法:通过学生参与的调查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感受真实生活场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能把活动的成果(例如调查报告)用一定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作说明。
五、说教具:
采取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与视频生动反映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内容,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六、说教学过程
标题
内容
方法
形式
时间(分钟)
备注
导入
播放《家有儿女---意外的周折》短片,胖婶在剧中是什么角色?它是怎样产生的?社区里的大事是如何决定的?
采用抢答
多媒体播放
5
采用抢答的方式来引入本课的内容
过渡
问题1、“基层”和“自治”是什么意思?基层是各种组织的最低一层,说明居委会和我们居民的生活联系的最密切。
讲述
1
村委会
(难点)
(一)村委会1、村委会的性质
2、村民的内容(选举、决策、管理、监督)
问题2:班委“自治”如何体现?请以班委会为例来说一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班委会的工作应该如何体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1的填写
类比、提问
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表格1、
10
在班委会自我管理中,我们知道班委会是同学民主选举产生。这其实就告诉我们:班委由同学民主选举产生,就必须对全体同学负责。同样,如果没有同学们的支持,班委会的工作无法进行。班委会是一个学生自治组织,在它自我管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班委和同学的关系。同样的道理,所谓村民(居民)自治也正是围绕着如何处理村民(居委会)和全体居民的关系而展开。
居委会
(难点)
(二)居委会1.居委会的性质
2.居委会的作用
3.居委会的内容
播放《家有儿女---捂起眼睛》片短
问题3:胖婶的工作体现了居委会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2的填写
4、村委会与居委会的异同
合作探究
对比,填写表格3
多媒体播放《家有儿女---捂起眼睛》
展示表格2、3
12
内容概况:夏雨和朵朵在小区里偶然目睹了一起打架事件。夏雨成了的目击证人。胖婶来找夏雨问询,当事人双方也来做夏雨的工作,甚至还送礼求情。。。。
共建文明社区(重点)
过渡:实施村民自治与居民自治的目的都是为了共建文明社区。
1.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2.青年学生应如何自觉参与民主管理。
[活动探究]问题:1.分析研究本社区的优势有和面临的问题有哪些?2.如何扬长避短推动社区发展,建设魅力社区!
活动探究
分小组讨论
由学生自主探究
10
与民主广泛性、真实性相联系。
行动参考步骤:第一步,分小组讨论。(根据学生居住情况而分)第二步,全班分享小组共识,找到大家共认的方案。第三步,就如何实现这一方案寻找最有价值、最可行的内容。
第四步,制定行动计划书。(包括怎么做、人员分工、具体进度,需要利用哪些资源,需要政府担当怎样的角色,社区有哪些人可以为这个事情作贡献等。)
总结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有利于坚持和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有利于反映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青少年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提高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增强实际本领。1
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布置
练习内容见附录。
课后作业:社会调查
社会实践调查
问卷调查表
5
问卷调查表都是针对这一课所讲内容设计的。
七、版书设计: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一、基层民主自治历程
二、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一)村民自治1、村委会的性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村民自治的内容(选举、决策、管理、监督)
(二)城市居民自治
1、居民委员会的性质----自治组织
2、居民自治的作用
3、城市居民自治的内容(选举、决策、管理、监督)
三、共建祥和文明社区
1、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2、青年学生应自觉参与民主管理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说课稿5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一、说教材
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重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确立理由: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民族责任感。
②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4.教材的处理
①充分利用书上的漫画,坚持“一图多用”的原则。理由是:这样既直观,又体现例子典型性、精练性。
②有选择性地利用书中的5个探究活动。由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并能联系初中已学知识,提炼观点。理由是: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懂得知识迁移,使教学更具启发性。
二、说教法
常言道“教无定法”,这更是新课改形势下不变的真理。针对本框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将采用如下方法:
1.探究讨论法
理由:这体现新课改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案例分析法
理由: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多媒体演示法
理由:利用多媒体设备,能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三、说学生
总体上,高一年学生面临“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转折”,尤其要注重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共性与个性。同时,学生素质整体上呈现“两头尖、中间大”的多层次特点,要求因材施教。
具体地说,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有关消费的知识,对消费的作用有初步了解,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他们在初三也初步接触过,但对生产和消费的辨证关系的几个层面、如何发展生产力等问题他们并未深入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四、说学法
教与学是相通的,教师的教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1.案例分析法
理由: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有效阅读法
理由:这是为了克服以前那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不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巧妙记忆、巧妙阅读。
3.知识迁移法
理由:初高中知识联系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引出话题使用手段预期效果
教师:
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商品和服务的图片人们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从何而来?幻灯片
现场实物(课桌、多媒体设备、风扇等)让学生能够巩固已学的消费类型的知识;初步懂得消费不是由主观决定,而是由客观物质状况决定。做到“温故而知新”。
学生小结:(略)
教师总结:商品和服务不能凭空想象,必须通过生产创造出来。
学生:分类说明
2.实施教学任务一:
活动内容引出话题使用手段预期效果
学生:
多角度解读标题“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第一目内容)幻灯片
(展示漫画、图片)a.通过漫画的讨论分析及几组相关问题的解决,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得出正确结论,掌握“生产决定消费”的观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b.通过形象比喻及相关图片的展示,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讨论分析:(略)
教师提问:
①漫画“今非昔比”中,坐拥江山和美人的皇帝为何坐不上飞机、吹不了空调?
(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在出行方面,皇帝只能坐马车,,现代普通人却能坐上飞机,说明了什么问题?
(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飞机比马车快得多,高档得多,说明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什么?
(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是质量和水平”)
④假设莱特兄弟没有发明飞机,人们会不会有飞上蓝天的冲动或向往?这种向往能否实现?
(为得出“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侧重于标题的逻辑关系
学生思考解答:(略)
附加:回答①后,教师给出形象比喻:种瓜→得瓜→吃瓜。
回答②后,展示一组说明消费方式变化的对比图片。
回答③后,展示漫画“济公新传”。
教师总结: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师生共同分析探究活动2:“以上消费观念,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什么联系?”学生小结:(略)c.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探究活动的问题,可以巩固知识点的学习。
教师总结:
生产力水平落后,消费水平低,说明生产决定消费。
3.实施教学任务二:
活动内容引出话题使用手段预期效果
学生:
解读探究活动3:(见p33)
“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影响?”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幻灯片
(展示文字材料)通过对文字材料的分析,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学会分析案例,掌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的观点,再次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学生分析:(略)
教师总结:(演绎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如:人们消费黑白电视时,希望能看彩色图象,刺激生产者调整生产,并实现升级)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如:彩电消费成为热点时,带动了彩电业的发展)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因为生产离不开人的作用,要发挥人的生产作用就必须让其进行消费,提高各方面素质)
教师:
参与学生的讨论分析
4.实施教学任务三
活动内容引出话题使用手段预期效果
教师提问:
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否生产出的产品一次性提供给人们消费,这个过程就简单地停止了呢?“社会再生产”的概念及其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幻灯片
(展示问题、图示)通过图示,可以将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记忆深刻。
学生小结:(略)
教师总结: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是决定性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桥梁和纽带。(这组关系用图示表示)
学生思考
5.实施教学任务四
活动内容引出话题使用手段预期效果
(根据“生产决定消费”观点)教师提问:
要想提高消费水平该怎么办?大力发展生产力
(第二目内容)幻灯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a.通过学生的有效阅读,学会挖掘分析问题的角度,归纳知识点,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并能用政治语言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掌握“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突出这一重点。
b.小组抢答、视频播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感受“快乐式学习”。
教师提示: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学生阅读抢答:(略)
教师归纳:
①必要性: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
b.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决定
c.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d.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②如何发展(要求):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应服从服务于该中心。
b.通过改革,调整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培养人才,尊重知识。(播放视频,联系初中所学知识)
a.学生讨论并解读思考探究活动5:(p35)
b.实施小组抢答
6.课堂小结(用图示方式展现)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大力发展生产力
(要求)
生产消费
设计意图:直观明了,高度概括。
7.课后作业:探究活动4(参见教材p34)
(要求:让学生搜集材料,进行必要调查,以小论文形式展现)
六、说板书设计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必要性
(2)如何发展/要求
(板书设计追求结构清晰,内容明确)
如何自制蛋挞
肉火烧面怎么和面
奶茶几分糖好喝
过桥米线是哪里的?
面霜和乳液的区别
怎么摘隐形眼镜
粉饼和散粉的区别
冷烫和热烫的区别
高品质香水如何鉴别?用三步就可以解决
如何去除黑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