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心得感悟
2022-12-06 餐饮美食网 【 字体:大 中 小 】
每当我们提起创业,有很多人对创业者有诸多的感想,有人说:创业多难呀,十有89都会失败;创业最难的是资金,融资多难啊,为了获得投资跟孙子似的;也有人说:创业最难的是没有专业技能;还有人说:创业最难的是没有好的合作伙伴等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创业者感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个CEO的血泪教训:创业七年,我犯过的那些错误
在腾讯曾拿到“C”等级,几乎要被劝退的王信文,决定出来创业,跟几位从腾讯出来的同事们一手创办了游戏公司“莉莉丝”。
很快,凭借着《刀塔传奇》单月收入超2亿的亮眼成绩,莉莉丝一跃成为游戏行业的一匹黑马。
之后,莉莉丝趁热打铁,游戏出海,全球布局,如今莉莉丝一度成为出海中国游戏公司的收入前五名,比肩的都是上市大厂,如腾讯、网易、IGG等。
亮眼的成绩背后,作为创始人的王信文(中欧创业营四期校友)有着大把“辛酸泪”,他回顾自己过去七年的创业经历,总结出自己犯过的几大错误,希望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能给同在创业的你带去一些启发。
以下内容摘自王信文个人公众号“王信文”(ID:kenny_ideas):
今天写写我在创业的近七年中,犯过的几个常识性错误和不容易被发现的高级错误。
先说“常识性错误”,也叫低级错误,这些错误背后的道理看起来都太简单了。不过,故事都是真实的,犯过的错是血淋淋的。
01 不关注竞争对手
牛逼的公司都很喜欢这么说。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很多场合都半开玩笑地说:“不要关注你的竞争对手,因为他们又不给你钱。”
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最近在点评“子弹短信”APP的时候也说:“看了一眼截图,还不值得我安装体验一下。我们将来会落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不了解用户,而不是因为我们不了解竞争对手。”
听起来都特别有道理,对不对?我曾经也是这么觉得的。因为我们公司做的游戏曾经也在中国的APP畅销榜第一待过一年。那个时候,我也从来不看竞争对手的游戏。
直到有一天,我下了一堆友商的产品体验了一下,才大吃一惊:原来友商的产品画面、玩法的进化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我的想象。
于是我才明白:了解竞争对手,其实是非常好的了解用户的途径。而不关注竞争对手,其实是一种鸵鸟心态,把自己封闭起来,然后自我感觉良好。
用户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他们不一定有机会用自己的嘴巴告诉你,但是,他们一定会用自己的钱和时间投票。如果某个竞品的市场表现好,一定说明了它在某些方面更符合用户的需要。
关注和了解竞争对手后,初级的方法是:照抄。而高级一点的方法是:洞察用户在使用产品背后的需求,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融入到自己的产品里。
贝索斯没有告诉我们的是,其实他的公司有个“竞争情报组”(competitive intelligence)。在美国职场人脉网站LinkedIn上面一搜,可以搜到亚马逊有很多这样的职位在招聘。而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其他电商网站上大量购买商品,评测他们的各种服务,然后汇报给贝索斯。
02 不想花大力气招聘关键人才
设想一下,公司要开展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全新业务,需要一个新的负责人。如果你是CEO,你会从已有的得力干将里提拔一个,还是从市场上招聘一个有类似经验的人?
过去几年,我大部分时候都选择了前者。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做最轻松啊。
但最后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团队往往需要浪费很多时间,走很多弯路,才能最终走到正确的方向上。究其原因,对不熟悉的领域,我们常常低估了做成的难度,而又高估了学习的速度。
03 不相信管理
这点说起来特别可笑,但确实是真事。我在之前的公众号中写过,我曾经在腾讯工作了近4年,但混的特别差。没有带过任何人,没有任何管理经验。在我离职前一年的一次考评中,我甚至被打了“C”,几乎是劝退的意思。
我创业之初的几个重要伙伴,也都是来自腾讯。但是因为我在腾讯的资历比较浅,所以我找来的人,也都没什么管理经验。如果他们当时就知道我被打了C,估计都不会跟我一起创业。
但是好死不死,创业的第一个项目居然做成了。一堆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人,也能做成事,这让我更相信了一件事:管理不重要。
一个认为管理不重要的人,会把公司做成什么样子呢?答案就是一团糟。
1)我看不惯对各种执行细节指手画脚,并美其名曰“扁平化”的管理。
公司人少的时候,问题还不严重,可公司上了几百人的时候,问题立刻出来了:因为我什么事情都可能管,所以很多负责人对业务缺少完整的决策权。没了权力,责任也模糊了。
更严重的是,时间久了,大家都不把事情当自己的事,只把事情当成是“老板的事情”。
现在,我对扁平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可以向所有人了解情况,但是只跟少数人讨论决策。
2)选择关键岗位负责人时,我不看重管理经验,只看重专业能力。
结果就是我选中的这个负责人,经常把自己累个半死,但是团队的整体产出完全不行。带团队,真的是需要经验的。专业能力,和带团队能力,是两种关联性比较低的能力。前者是对事情的理解,而后者需要对人的理解,完全不是一回事。
3)我拒绝在公司搞绩效考评和职级评估。
前面说了,因为我自己就是绩效考评的受害者,所以我不想在自己的公司里搞这套。但是后来同事们不干了:他们需要来自公司的反馈,他们需要可预期、有节奏的成长反馈。所以2017年,公司到了300人的时候,我才在同事们的压力下,把绩效考评补上。
终于有一天我明白了,如果我觉得自己的管理理念很先进、很时尚,那一定是错觉。那只是因为公司小而已。如果公司人数多了,就应该老老实实学习大公司的做法。管理是一门很复杂的科学,没有足够经验时就想搞创新,太难了。
04 用KPI驱动业务
说完常识性错误,也就是低级错误,现在我们说说我创业以来犯的“高级错误”。
所谓高级错误,就是这些错误背后的道理并非显而易见。有些我今天认为错误的事情,还在被商学院以及很多创业者被作为正面案例。
先说第一条错误,用KPI驱动业务。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简单来说,就是把薪酬、奖金跟一些关键业务指标挂钩。关键指标可能是收入、利润、股价、活跃用户数、增长率等等。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做法。我在腾讯上班的前同事经常发一张很搞笑的表情图,图上是马化腾瞪着眼睛看着你,下面写着一行字:“KPI完成了吗?”
用KPI来驱动业务会带来什么问题呢?可能带来2个问题。
1)短视
2016年,我非常希望公司的海外业务能快速增长。有一次,我把产品和市场团队的负责人叫到一起开会,讨论怎样才能在一个季度里做到收入增长30%。团队表示非常困难。
也许是那天我情绪上来了,也许是受到了那段时间流行的“狼性文化”的影响,我要求团队必须达成目标。并且,为了增强团队的动力,我承诺了一笔数额不菲的奖金。
结果你猜怎么样?团队果然达成了30%的增长目标。但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个后果:产品数据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显著下滑。
等我仔细回顾时,才发现:为了达成目标、获得奖金,团队对产品做了非常短视的改动:把一些商品做了大幅的打折,并且把一些过去非常稀缺、从不售卖的商品,以很低的价格卖出去了。
于是我才明白:制定短期目标,并且让目标跟奖金强挂钩,就是在逼团队变得短视。
一个季度太短,那一年够长吗?有时候也不够。有些投资人会要求被投公司对赌利润,这也会让公司变得短视。
亚马逊和Google在近两年的公开文件中显示,他们都不再把高管的薪酬跟业绩指标挂钩。这两个公司都是“长期主义”的坚定拥护者。但是苹果的CEO库克的薪酬,却与股价高度挂钩。如果乔布斯还在,相信应该不会是这样的。
2)动作变形
如果医院有一个很强的KPI是降低死亡率,会导致什么结果?会导致医院拒绝接受真正有生命危险的病人,显然,这与医院救死扶伤的初衷相违背。
大部分理发店会给理发师提供办卡收入的提成。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理发师一定会一边剪头发,一边喋喋不休地劝你办卡。
我国很多的法院,以“调解率”作为法官的重要考核指标。法官的基本职责,从公正审判,变成了调解矛盾,类似居委会大妈的角色。
所以,即使是看起来很好的初衷,在KPI的强指引下,也会导致动作变形。
综上所述,KPI是一无是处吗?也不是。如果要完成的目标非常清晰,且完全知道该怎么做的情况下,是可以用KPI的。我有个在招商银行工作的朋友,KPI有20多个,甚至还有“级差地租系数”这样非人类能理解的指标。如果KPI能定成这样,也许是有效的。
05 以差异化、创新为目标
2014年~2016年间,我在公司成立了一个名为“孵化中心”的部门,专门做各种新项目的预研工作。这些新项目,都有一个明确的立项标准:一定要创新,一定要差异化,否则不做。
我为什么会把创新看得这么重呢?一方面,我把过去的成功归因到创新上。另一方面,我听到了一种非常吸引人的理论: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把创新看得重,以创新为目标,对吗?错了。且这是一个新手非常容易犯的错。
做公司,本质就是要做出符合他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他人就是一切。而“创新”,是一个从自己的主观视角出发的描述。他人需要的,其实不是创新。他人需要的,就是“更好”。
我去现场看过几次锤子手机的发布会。每次看完,我都会为罗永浩捏一把汗。因为锤子手机在“创新”上投入的实在太多,而在“更好”上投入的却又太少。
作为一个每天被使用六七个小时的随身设备,用户需要的不是“无限屏”,“TNT大屏操作系统”这样不太实用的创新。用户需要的,就是更好的屏幕、更高清的摄像头,更流畅的系统。
创新并不代表更好,现有的产品之所以流行,说明本身就不是很差。一个创新的,但不比现有产品更好的东西,其实是非常糟糕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公司“孵化中心”曾经做出来的产品,虽然是创新的,但大部分都非常失败。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新手容易犯的错呢?因为新手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或者说,大部分正常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我创新,所以我牛逼。你们不喜欢,只是因为你们品味太差。” 这是每一个创新者的内心独白。
翻看我去年写的公众号,现在有些已经看不下去了:因为确实有些文章写的太自我、太矫情了,完全没考虑读者的接受度。站在用户视角来思考,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甚至同样的人,换一个领域,这种训练都还要再来一遍。
那么“差异化”这个词对不对呢?
只有一种差异化是对的:用户定位的差异化。比如别人的手机是卖给年轻人的,我的手机是专门卖给老年人的,所以把字体设计得特别大,这是对的。或者我的手机是专门卖给非洲人的,针对黑人做了面部识别和美颜,这也是对的。除此之外,所有刻意地追求差异化都是错的。
与其差异化,不如更好。这是一个非常痛的领悟。
说了这么多,其实相信里面的很多观点会引起争议,传播效果也肯定不好。不过,我还是希望能把自己反思说出来,里面说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犯过的错都是血淋淋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创业5年,我稳赚不赔的秘密
从2015年创业至今,累积收益大概几百万。
具体数字就不透露了,肯定比不上很多大佬。
羡慕那些收入千万的大佬么?
说实话,理性一点,并不是很羡慕。
因为我知道,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而作为草根的我,没有家底让我承受太高的风险。
所以我选择的创业方式,一直是稳赚不赔的。
今天细细谈一下我创业之初的经历与想法——互联网创业如何稳赚不赔。
01兼职转全职
2015年还在上大学,学业压力不是很大,已经开始搞副业了。
大学期间累计赚了10万左右,除去所有开销,剩余2万。
毕业后校招进了某大厂,从事品牌策划,新媒体运营,月薪3600。
说白了就是写公众号与微博。
一边上班,一边在互联网寻找副业。
那个时候正是社群淘客的爆发期,有幸接触到了一位大佬,成了他的代理。
感觉突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慢慢摸索着整个淘客体系。
了解了七七八八之后,我就自己买了软件,开始单飞。
招募了10几个代理,很快月收入达到5000-7000,远超主业。
没过多久,我就辞职了,开始了全职创业。
做代理,赚了几百块,通过不断学习,了解到庞大的机会,几百块购买了软件,开始单干。
这期间除了我的时间与人脉,
都是零成本。
保持学习,小步尝试,持之以恒。
这是我稳赚不赔的原因之一。
02闲钱起步
创业必须要有闲钱。
为了尽可能减少成本,直接回老家了。
在大城市房租一个月也是1000起,对于全职创业的人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全职创业一定要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压力。
如果每天睁眼就是开支,这种巨大压力之下,一般人很难扛住。
三个月不赚钱,可能又回去打工了;
再回去打工,就是打一辈子工了。
即便是成熟的公司,在今年疫情之下,收入骤降,开支却要维持,每个老板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有的直接破产。
做成一个事很难;但做毁一个事,只需要一个失误、一个坏的行情、一个突然的政策……
我在大学期间存了2万块,而我回老家后,开销基本没有。
因为做副业有了一定成绩,所以家里人也没有太反对。
这种零压力之下,我有更好的心态去探索新的流量渠道与业务线。
继续执行“十二字口诀”——持续学习,小步尝试,持之以恒。
创业就跟投资一样,投资一定是拿闲钱。
那些赌上身家性命、以小博大的人,十有89都站上了天台。
而创业则是投资自己,像基金一样有涨有跌,长期持有才能盈利。
涨就梭哈,跌就清仓。追涨杀跌,韭菜无疑。
我坚信自己能成功,短期内不成功,也有闲钱支撑我走下去。
而实际情况是,找准一个盈利点,死磕流量,赚钱是必然的。
创业一定要有闲钱,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是我稳赚不赔的原因之二。
03做有积累的事
从创业第一天起,
就做好了长期奋斗的打算。
既然是长期奋斗,那就一定要做有积累性的事情。
每天的努力,都是在昨天的基础上前进。
那种“做任务一单一块”的赚钱方式,从来不是有积累性的事情;
那种“与平台做猫鼠游戏”的流量途径,也从来不是有积累性的方式;
最好的有累积性的事情,就是内容创业与私域流量。
全职创业没多久,
建立了公众号,开始价值输出。
内容创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尤其是前三个月,坚持每天更新,同步到知乎/头条/百家号……各平台,慢慢积累粉丝。
很多人说我不会写文章,
这条路不适合我。
内容创业不一定是写文章,可以是做音频,做视频;也可以是去小红书写笔记。
总之一定要有输出价值。
我去品牌部上班的时候,被告知是要写公众号,我也是懵逼的,但是为了生活没得选择,不会写也要变得会写。
也有人说,
写了也没什么人看,太难了。
因为你总想着三天就出成绩,一周就出成绩……所以觉得难;
而我想的是三个月出成绩,一年出成绩,再难也不会放弃。
后来我接触到很多项目,因为有私域流量在,都能在这个基础上得到爆发,这成为我能持续创业的根基。
为什么很多人一个项目倒了,就真的倒了?比如2017年淘客大封号的时候,很多工作室退出江湖,回厂上班。
原因或许就在于此——没有根基。
而做内容创业与私域流量的那波人,一个项目没了,只要根基还在,很快能起一个新的项目。
在有了根基之后,2018年抓住了社交电商的风口,一直从事至今,走上了创业的快车道。
创业一定要做有积累性的事,每一天,都是在昨天的基础上前进。这是我稳赚不赔的原因之三。
04写在后面
即便有了新的业务线,但价值输出从来没有间断,坚持内容创业与私域流量。
机遇不常有,在抓住机遇之前,先做好迎接机遇的准备。
如果你正准备要创业,
这也是我给你的三个建议:
①从兼职转全职
②一定要有闲钱
③做内容创业,积累私域流量
一颗种子在发芽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只用来做一件事——扎根。
把根深深扎进土壤里,长度甚至远超它的树干。唯有如此,才能百年不倒。
这是大自然教给人类的智慧。
顺应天理,顺应趋势。
开花结果都是必然发生的事。
作者:王叔 公众号:王叔笔记
我内容创业6年,遭遇了六个大坑
创业是一个充满艰辛与未知的旅途,途中有很多坑,很多创业者不经意间就会掉进去,有些能爬出来继续向前,有些只能在坑中腐朽。
有人能从坑中爬出,就有经验可循,用别人的经验去总结自己的经验,让自己少走弯路。
我就是一个不断从坑中爬出的人,虽然我的创业不算很成功,但该掉的坑一个都没少,所以,今天给大家讲一下我的血泪史,希望能帮助大家少走弯路。
01 舞台选择以及进入的时机
第一个坑是舞台的选择和进入的时机。
我第一次接触内容是在2014年,当时做的是音频,后来又做了公众号、短视频,到今天,我是既做音频、图文,又做短视频的创业者。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我对内容创业这条赛道的理解越来越深,我发现其实每个平台都有阶段性的红利期,如果你在2008年开始做电商,你就是浪尖上的“飞猪”,因为当时淘宝会扶持一批淘品牌。反观现在去做电商就有点费劲。
内容平台红利期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投放红利期
第二阶段:内容红利期
第三阶段:运营红利期
2014年,我刚开始做音频,当时还没有特别像样的创业类节目。我们只要做了这类节目,就是独一无二的,并且当时即使没有好的内容,也可以享受很多红利。
一条创始人徐沪生在2012年~2013年,微信平台投放红利期,用一百万的创业资金直接砸出了一个大号。处于投放红利期的微信平台,获客成本非常低,不到两毛钱。现在微信的获客成本非常高,想像徐沪生那样,拿一百万砸出一个大号根本不可能。
2015年,像“咪蒙”这样的大号涌现出来。当时是内容红利期,只要内容做得足够好,就可以与别人形成差异化;内容做的垂直,就可以在相应领域吸引足够多的粉丝。如果今年你再去发力微信公众号就需要精良且垂直的内容,同时还需要非常强的运营团队在背后运营,才能做成百万粉丝的大号。
由此可见,每个做内容的人必须要考虑平台的选择。
对于我们来说,如果在2014年选择的不是先入手音频,而是先开一个微信公众号写文章的话,可能成就要比现在大得多。如果当时能以现在的内容深度写图文内容,可能会做出一个几百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
我们走过最大的坑就是在微信平台的红利期,没有抓住平台的红利,同时还选择反了做内容的平台。如果我在2014年选择微信平台,在2017年选择增加音频,在2018年选择做短视频,抓住每一步的红利,我的内容创业之路可能比现在更顺利一些。
如果你是一个小白,想要做短视频内容进行创业,我建议你选择B站这样的平台,这比你做抖音更实际。为什么呢?我们在2019年初开始做抖音,当时涨粉速度特别快。到了今年上半年,继续用原来的方法和套路,涨粉就没有那么快,因为抖音平台红利期正在更迭。
而另一边,B站现在正处于投放红利期和内容红利期的中间档,此时的B站属于一个流量的价值洼地,投一些UP主很便宜。
另外,在B站做内容创业有一定的优势。比如B站的财经领域原来只有两个大UP主,一个是巫师财经(现在已经退出B站),另一个是半佛仙人。任何一个平台都不希望一个领域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大UP主,最理想的生态是百家争鸣,这样流量才会更分散。
所以,现在如果想通过内容涨粉,B站平台是一个好的选择,反观此时选择做微信公众号就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02 商业模式
第二个坑是“商业模式”。
2015年,大家都在鼓吹“互联网+”以及“O2O”,见面与人打招呼只能说规模、估值、以及未来改变世界的想法,只有这样别人才会高看你一眼,如果谈赚钱,别人会鄙视你。所以当时大家都在忙着把规模做起来,把估值做起来,进行更多轮次的融资。
在这种风气下,我当时也做了一个音频节目,刚开始没去多思考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直到了2015年下半年,资本市场进入了寒冬期,此时并不是资本市场没钱了,而是赚钱的项目变少了。既赚不到钱,也融不到资,此时我们才开始思考我们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应该靠什么赚钱。当时我们的音频节目有一百万粉丝,我们开始尝试帮创业者介绍投资人,但结果是大部分的创业者都拿不到钱。另外,这些想创业的人和再创业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在没融资之前,没钱给我们服务费,融资之后不想给我们服务费,导致我们忙了很久却挣不到钱。
2016年得到推出了知识付费的概念,我们也开始尝试做知识付费,但是所产生的效益不足以支撑一家公司。一份产品99元,即使卖了几万份产品,除去平台分成,也养活不了一个团队。
为了生存,我们开始不断摸索其他渠道,后来我们发现做连锁加盟的交易撮合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时针对我们的内部用户做了一个调研,发现听我们音频节目的人群中想创业的人占比较大,他们是只想做点小买卖,改变自己的创业者,而不是想做改变世界的创业者。
于是,我们把用户分成两种。
一种是进取型创业者,即想企业上市、改变世界的创业者;另一种是生存型创业者,即想做小买卖的创业者,比如开个店铺。
中国大部分群体都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如果过分地聚焦前者,很难赚到钱。于是,我们决定围绕生存型创业者来思考,如何通过他们来让公司盈利。
生存型创业者听课不是为了思维模式和思维框架,而是实打实的赚钱项目,上手就能干的那种项目,针对这些用户画像和用户诉求,我们发现做连锁加盟是很好的选择。
连锁加盟行业,在中国已经有二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这个行业很混乱,对项目无筛选,骗子横行、信任缺失,真正踏实做连锁加盟的企业主很少。
针对这样的行业情况,我们打算做一个连锁加盟品牌的优选平台,优选一些靠谱的连锁加盟品牌,然后把它们对接给用户,我们在其中就是做交易撮合。
为了找更多的品牌方,我们用的方法不是做广告,而是以商学院的模式做培训,通过培训吸引项目方。我们做了一个培训班叫蛋解实战沙盘课,研发了一个沙盘课件,目标客户群体是连锁加盟品牌的创始人。我们教他们如何搭建连锁加盟的正规体系,怎么融资、品牌营销、管理人员、运营督导。我们做这个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收培训费,更重要的是和品牌方创始人建立联系。同时,我们通过一套筛选机制,筛选出靠谱的项目,然后做成内容推给客户,这是B端获客的方法。
另外,通过内容建立信任。很多用户愿意在平台上挑选加盟项目是信任我们的平台,因此我们还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保障措施。比如,我们和签约品牌承诺:如果想在我们的平台做招商,必须加盟开店宝,给想加盟的人延长冷静期,保证金可退等服务。只有同意了这些服务,我们才能把你推荐给加盟商。
我们不仅帮助了项目方招商,也帮助想加盟的人找到了很多好项目。但当我们觉得自己做的还可以时,结果却是“里外不是人”。
我们有所谓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必须对每个项目严格把控、筛选。但这让项目方觉得我们太装,审核过于严格。而加盟商这边,即使我们精挑细选的项目,也有人加盟后还是赔钱,但他们并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问题出在品牌方和我们身上。
总之,不管你怎么找项目,都会有人觉得你不好,当时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打击。我们用心地在帮他们防坑防骗,但是不管是因为选址的问题,还是因为经营不善,他们都会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平台。
另外,在资本眼中,这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因为我们的每个项目都是非标品,导致不可规模化。我跟一个比较大的资本明星投资人进行过交谈,结果他的评价跟其他资本的评价一样,认为我们的商业模式发展前景不大。后来,他投资了一家跟我们同行的杭州公司,这家公司的模式是先收12800元的加盟费,后面很少服务加盟商,并且大部分员工都是做电话销售。它和我们是同一时间开始做连锁加盟交易撮合,但是人家去年的业绩就达到一亿,而我们还是平稳发展。
你梦想净化市场、改变行业,结果发现自己“里外不是人”,资本不投你,品牌方觉得你装,同行觉得你扰乱市场环境,粉丝觉得你坑人。
所以,当你开始做内容创业时,应该想清楚未来打算靠什么赚钱。比如做抖音,你就需要思考是接广告、卖货还是转私域流量。
03 不要等粉丝涨到一百万后再变现
第三个坑是等粉丝涨到一百万后再变现。
很多人想先做内容,等粉丝涨到一百万后再进行变现。以前做公众号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但现在做短视频如果还用这种方法很可能事与愿违。仔细研究抖音你就会发现,无论你在抖音上涨了五十万粉丝还是五百万粉丝,这些粉丝只是一个数字,因为它是属于平台的,即所谓的公域粉丝,而不是私域粉丝。
如果你想尝试做短视频,或者正在做短视频创业,一定要知道抖音不能采取涨粉到一定程度再变现的方式。当然,这不是让你去骗人,是流量来了就应该接广告或者卖产品,千万不要有等攒够了粉丝再变现的想法。
我们就是前车之鉴,去年我们少挣几百万。从下图可以看出,我们从去年三月份开始做抖音,到四月份我们的抖音号粉丝达到了150万,到五月份我们的抖音号粉丝达到100万。当时我们的涨粉速度特别快,但是当我们的账号粉丝达到100万时,我们的第一个想法是再涨涨,然后再开始卖货,结果我们发现,当我们想卖货时,很多粉丝已经不来看我们的内容了。
另外,我们的抖音号达到一百万粉丝时,第一想法是卖蛋解创业的周边产品,比如带有自身品牌LOGO的衣服。当时我们问粉丝:“想不想穿这样的衣服”,得到的反馈是很多人都想穿,但是当我们做出第一批衣服时,他们早就无影无踪了。
我们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想等涨粉到一定程度再进行变现,这是极为错误的。建议大家做短视频,一定要及时变现,如果今天拍视频涨了十万粉,第二天就要开始思考卖什么,因为这几天是你的热度期,过几天你可能就被忘了。
04 随波逐流
第四个坑是随波逐流。
今年年初,很多人都说:“微信公众号已死,直播时代到来”,他们鼓吹做直播的好处,谈私域流量应该怎么玩,当时我们就随波逐流了。当时我们每天都在尝试新的私域流量套路,做直播测试,我当时听很多人说做直播只要坚持就可以了,然后我坚持了一段时间,结果事与愿违。
除了我们,那段时间很多人都选择了加入直播、做短视频,这就是随波逐流。
如果你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的优势,你会发现自己很难超过李佳琦或者薇娅。首先,他们有这方面的天赋,然后还刻意练习了直播带货的话术。
其次,直播带货做得好的有三类人,第一类是以前做过导购销售的人,第二类是做过微商的人,第三类是做过电视购物的人,这三类人做直播是比较有天赋的。薇娅和李佳琦在做直播之前,都做过导购销售,你与他们有差了一截。而且,如果你属于半路出家,等你摸索透其中的套路时,风口期已经过去了。
就内容创业而言,应该结合你自己的公司的特点、优势,去挖掘到底适合做什么。直播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辅助工具,我们的优势是能做更深度的内容。当然,你的内容创业做得有一定积累后,也不要随波逐流,要结合自己的优势来走最擅长的路。
我参加过很多短视频交流大会,有很多玩家操盘手谈怎么投放、做直播、引流,但是我觉得对于我们做内容的人来说,这条路真的不适合我们。后来我们尝试了另外一条路,视频推荐产品。既然我们在文笔上有优势,能够写出深度的内容,拍出好的作品,我们就应该朝着这条路去走。
在抖音上赚钱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接广告,第二种是直播带货,第三种视频推荐产品,然后附上购买链接。
我们从今年年初到四月份一直在尝试做直播,整个团队做得很吃力。我们渐渐明白,我们的优势不在做直播,而在怎么做好内容。从四月份开始我们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做短视频,我们也因此得到回报。当时我们拍了一条视频用来推荐《苏世民:我的经验和教训》这本书,获得大概一百万的播放量,卖了八千多本书。
这件事给了我们一个特别明确的方向,我们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写出比别人更吸引人、更有深度的内容。后来我们开始卖按摩器、乳胶枕,GMV(销量)也非常可观。当大家都在疯狂地做直播带货时,我们另辟蹊径,找到了最适合我们公司的赚钱方法。
05 疫情
第五个坑是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对我们的打击很大。
2019年年终总结会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商业机会,抖音、快手短视频的职业教育可能是马上要崛起的一个行业。
从2013年微信推出公众号之后,很多机构推出新媒体运营的培训课程,他们看到的机会是微信的成长会带来一个很大的行业——新媒体运营。微信公众号成为每个公司的标配,但每个公司缺乏一个新媒体运营的职位,比如说文案、小编等。因此我们联想到短视频未来也有可能会造就一个职业,即短视频运营、策划、拍剪。
我们发现还没有公司专门去做这个职业的教育培训。同时,我们看到一个现象,抖音上教别人拍短视频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特别会讲,但是自己却做不出大号;另外一种是自己能做出大号,但是不会讲。相比之下,我们就是全能战士,既能自己做出大号,也能总结出方法论和经验套路。
于是,在2019年年终总结会上,我们规划,2020年要成为一家专注于抖音、快手短视频的职业教育的公司。但“天有不测风云”,春节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计划也成为了泡影。因为就教育来说,线下交互才是最好的方式,尤其是教别人拍短视频。
另外,我们有几百万资金存在第三方托管平台做理财,但由于疫情,平台面临集中兑现,导致我们的钱也取不出来了。这对于创业者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虽说各种变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打击,但公司还得经营下去,为此,我们精简了人员,从三十多人变成十几人,不过,公司的主要业务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万事皆有利弊,对创业者来说,疫情对公司发展也有积极的一面。在疫情期间更能看清谁是有效率的人,谁是没效率的人。当你把没效率的人辞退后,既在财务上节省了成本,效率也没有因此而降低。
对于我来说,疫情的打击不是毁灭性的,它反而让我看清创业的本质就是,找到一个核心的商业套路疯狂地进行出击,它是效率的提高,而不是人数的提高。面对疫情,每个创业者都要有随机应变的态度。
06 TO VC
第六个坑是“TO VC”, 即to 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企业创业是等待风险投资公司来投资入股,或进行股权出售。
如果你是一个从2015年开始创业的创业者,你肯定有一个融资的梦。
对于我们来说,也进行了多次融资。但是最开始融资的那几年特别不快乐,因为当时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满足资本的需求,比如GMV、日活跃用户数量、播放量,这些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社会没有价值,但是,资本一定对你的企业有增值效果。如果我能融到足够多的资金,蛋解创业会比现在发展得更好一些。
对一家企业而言,如果没有融到足够多的资金,就需要被迫地不断调整战略和方向,此时资本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有加速作用。但是如果你在融资方面没有一技之长,资本有时会让你浪费时间,你会幻想着别人投你,为此你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包装和粉饰上,业务却停滞不前。
所以说,企业家不要被资本迷失,你要做的不是对资本负责,而是对用户、项目负责。真正能够融资破亿、纳斯达克上市敲钟的企业是凤毛麟角的。当然,融资也是有必要的,但是不必为了融资而调整有发展前景的商业模式。
内容创业之路上肯定会不断的遇坑,每个创业者都要有随机应变的态度。当你经历过这些坑之后,回头再看,其实没有过不去的坎。
创业者的感悟相关文章:
★ 主题教育五个具体目标之干事创业敢担当心得感悟5篇
★ 2020脱贫攻坚感恩奋进个人感悟5篇
★ 观看电影《金刚川》感悟心得体会优秀作文10篇
★ 2020大学生班会主题策划内容
★ 观看《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党员干部心得感悟1000字10篇
★ 做项目策划方案范文模板
★ 最美明信片活动策划书范文
★ 祖国在我心中感恩祖国主题班会三篇
★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电影范文大全
★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感想范文5篇
如何自制蛋挞
肉火烧面怎么和面
奶茶几分糖好喝
过桥米线是哪里的?
面霜和乳液的区别
怎么摘隐形眼镜
粉饼和散粉的区别
冷烫和热烫的区别
高品质香水如何鉴别?用三步就可以解决
如何去除黑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