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求和: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2023-01-26 餐饮美食网 【 字体:大 中 小 】
今天来分享一下sumif函数的用法。从函数名称就可以看出它是条件求和函数。这个函数的用法很广,比如基础用法,数组用法,通配符用法,甚至还有高阶的多维引用用法等。今天先来分享基础用法。
-01-函数说明
sumif函数是对区域中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求和。语法结构如下,有3个参数:
SUMIF(range, criteria, [sum_range])
range 必需 用于条件判断的区域,只能是单元格区域引用。
criteria 必需 用于确定求和的条件,可以是数字,文本,表达式,函数,单元格引用或数组
[sum_range] 可选 实际求和的区域,只能是区域引用。如果忽略,则对第1参数求和。
简单来说就是,SUMIF(条件区域, 条件, [求和区域])
注意:
第1和第3参数只能是区域引用,不能是数组,否则公式错误。
第2参数可以是数组,还可以使用通配符*(代表任意多个字符)和?(代表单个字符)。
如果第3参数忽略,那么条件区域和求和区域都为第1参数。
第3参数和第1参数的尺寸大小可以不同,确定的方法是以第3参数的左上角单元格为起始单元格,自动扩展为和第1参数同样尺寸大小的区域,但是这样运算的速度可能比较慢。
-02-具体应用
1.求竹叶粽的总数量(基础用法)A列是一些种类的粽子,B列是对应的数量。求出竹叶粽的总数量,在D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IF(A2:A9,”竹叶粽”,B2:B9)。
第1参数A2:A9是条件区域,第2参数”竹叶粽”是条件,文本要用英文双引号,第3参数B2:B9是求和区域。简单来说,如果A列中的粽子种类是”竹叶粽”,那么对B列中相应的数量进行求和。
2.求数量大于40的总和(第3参数省略的用法)现在对B列中数量大于40的进行求和,此时条件区域是B列,条件是大于40,求和区域还是B列。公式可以写为=SUMIF(B14:B21,”>40″,B14:B21)。注意,第2参数如果是文本或比较运算符构成的表达式,要用英文双引号。
此时由于第1参数和第3参数相同,也就是条件区域和求和区域相同,第3参数可以省略,公式可以简写为=SUMIF(B14:B21,”>40″)。
如何自制蛋挞
肉火烧面怎么和面
奶茶几分糖好喝
过桥米线是哪里的?
面霜和乳液的区别
怎么摘隐形眼镜
粉饼和散粉的区别
冷烫和热烫的区别
高品质香水如何鉴别?用三步就可以解决
如何去除黑眼圈